-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 溶解度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杯60℃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知道哪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

由上表可以知道哪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
A.第1次 | B.第2次 | C.第3次 | D.都没有晶体析出 |
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如图是反映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A.蒸发溶剂 |
B.加热热饱和溶液 |
C.冷却热饱和溶液 |
D.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
林冲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 |
B.给蔗糖水加热 |
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 |
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 |
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

(1)如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__。
A. Cu与稀盐酸
B. NaHCO3与NaOH溶液
C. CaCO3与稀硫酸
D. 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b)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____装置的原理相似。

(1)如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__。
A. Cu与稀盐酸
B. NaHCO3与NaOH溶液
C. CaCO3与稀硫酸
D. 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b)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____装置的原理相似。
右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
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______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A | 35 | 35.5 | 36 | 36.5 | 37 |
B | 6 | 10 | 18 | 36.5 | 50 |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______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将25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将50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下图所呈现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乙图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乙图中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
C.丁图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D.丁图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图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 |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
(4)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硝酸钾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5)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 | | |
硝酸钾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
(4)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硝酸钾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5)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
B.剩余溶液一定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硝酸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