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 溶解度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 B.氢氧化钠 |
C.蔗糖 | D.硝酸铵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2℃时,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
(3)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要从甲中含少量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

(1)M点表示的意义是
(2)t2℃时,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将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若要从甲中含少量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甲,可采用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表格中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克)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的方法提纯。。
(3)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如下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0℃的KNO3饱和溶液中,若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请画出V排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
(2)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的方法提纯。。
(3)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如下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0℃的KNO3饱和溶液中,若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请画出V排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
B.t2℃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将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
D.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 |
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
(1)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2)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和热传热介质。重水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_______。
②第Ⅲ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滤纸过滤 | B.吸附 | C.沉降 | D.蒸馏 |
(3)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_______。
②第Ⅲ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
B.30℃时,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3.1% |
C.将10℃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变为不饱和溶液 |
D.30℃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物质 |
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30% | B.(26.5+3.5)/(100+6.5)×100% |
C.26.5% | D.(26.5+3.5)/(100+6.5+3.5)×100% |
某小组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某碳酸型饮料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用于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 |
B.图I: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出现 |
C.图Ⅱ: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
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 |
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