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一种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由多个蒸发器串联而成,关于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化水应从出水口甲获取
B.前一级装置比后一级水的蒸发快
C.该装置能充分利用内能,比较节能环保
D.淡化水的过程中多次发生了水的汽化和液化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D.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40℃,现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体温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体温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B.
C.D.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正确,现把它们分别放在空气中、盛酒精的开口瓶中和密封的盛有酒精的瓶中(如图),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均为18℃,则(  )
A.甲温度不准确;B.乙温度不准确;C.丙温度不准确;D.不能确定。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以下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___树下的气温(T1)、________树下的气温(T2)、________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