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所示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淮北中考)叶片之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下列图1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或去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①所示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内有运输________的导管。
(2)图1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结构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
(3)图2中箭头⑧所示的气体是________,黑暗条件下,图2中哪些箭头表示的生理活动不存在或大大减弱?____(填序号)。
(4)当今,人类活动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哪些活动所致?_______,据图2分析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装置中,能够安全、快速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
A.B.
C.D.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下列对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
B.弹簧具有弹性势能
C.声能是一种听得到的能量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甲是探究 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完成图甲所示探究后,将②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
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 CO2的干扰
C.防止 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甲中②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 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乙中, A时刻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_____色。B时刻的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科学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下列实验现象及相应解释正确的是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某市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目前,该市许多贫困户因大棚蔬菜种植已逐渐脱贫.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他们在春季的一个晴天,对某密闭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如图甲所示的曲线。
 
(1)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a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某同学在曲线上标注了A、B、C、D、E五个点,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对应曲线中的____点。
(2)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点,他们设置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乙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丙为一盆蚕豆苗(经过暗处理)。将丙用无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与乙装置进行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
①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蚕豆苗的_____作用会增强,这是由于玻璃箱中______增加所致。
②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玻璃箱内壁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_____的结果。
(3)大棚种植户利用某种技术,在南瓜植株上收获西瓜,这种技术叫做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___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______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校科学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科学小组的同学在园内移栽花卉时,采取了①带土移栽和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两项措施。其中措施①能______;措施②能______,因而保证了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在园内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经常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_______。
(3)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幼苗进行实验,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
③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C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最快最大,B号温空中的萝卜幼苗长得较快较大,而A号温室中的萝卜长得最慢最小,由此可以说明:____会影响萝卜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影响其产量。
(4)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出现“空心”现象,这是因为_____的缘故。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