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氯酸钾制氧气时,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关于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采用了固体加热的方法 |
B.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C.都可用湿润石蕊试纸验满 |
D.都需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5.15厘米 | B.5.13厘米 |
C.5.127厘米 | D.5.12厘米 |
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
有甲、乙、丙三个杯子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杯中,把右手浸入丙杯中,过一会儿,将左手和右手同时浸入到乙杯中,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
A.两手都感觉温 |
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
C.两手都感觉冷 |
D.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
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即两条铁轨之间距离)是1.435米,合________厘米。如果你要测量某段铁道的轨距是否符合标准,应选用最小刻度是________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___________,测出密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___________,测出密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______)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______)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