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_______(填序号)。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_______(填序号)。
| C.反应的条件 | ||
D.气体的溶解性 |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研究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利用植物光合测定装置进行实验(如图甲),以CO2分析仪中测定的CO2吸收量和释放量为指标(测定仪中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装置运行后,仪器气路管道中的气体流速满足正常测定的需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上述装置置于暗处,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CO2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的是 量。之后将上述装置置于适宜强度的光照下,测定相同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CO2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 。
(2)在预先设定的不同温度下重复以上步骤,结果如图乙所示。光照1小时,30℃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 毫克/时。
(3)影响此实验的因素除温度外还包括 (写两个)。

(1)先将上述装置置于暗处,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CO2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的是 量。之后将上述装置置于适宜强度的光照下,测定相同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CO2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 。
(2)在预先设定的不同温度下重复以上步骤,结果如图乙所示。光照1小时,30℃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 毫克/时。
(3)影响此实验的因素除温度外还包括 (写两个)。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两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 ,均匀置于两个培养皿内。
③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
(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两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 ,均匀置于两个培养皿内。
③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
(4)实验现象: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 (5)实验结论: 。 |
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体积。记录数据于下列表中。
据实验回答问题:
(1)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
(2)在A中,清水体积略有减小,若不考虑蒸发和读数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
(4)通过A组与B组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____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吸水。
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体积。记录数据于下列表中。
据实验回答问题:
| 周围溶液浓度(%) | ||
清水 | 5%的食盐水 | 10%的食盐水 | |
溶液体积(ml) | 19.5 | 22.6 | 24.4 |
(1)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
(2)在A中,清水体积略有减小,若不考虑蒸发和读数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
(4)通过A组与B组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____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吸水。
用易于观察的科学现象来显示不易观察的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A.将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来显示水在茎中的运输 |
B.用轻质小球接触音叉来显示音叉的振动 |
C.在经过褪色处理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来显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
D.用磁感线箭头表示的方向来显示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 |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______,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
(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______现象,即pH小于______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______(写出一种)。
被测植物 |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 |
气孔密度(个/厘米2) |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 ||
甲植物 | 13.5 | 370 | 2.72 |
乙植物 | 33.5 | 250 | 4.16 |
丙植物 | 57.5 | 180 | 5.56 |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______,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
(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______现象,即pH小于______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______(写出一种)。
制取气体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②把导管的一端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
③用手紧紧握住试管外壁,使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
④把手松开观察导管里水位是否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⑤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①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②把导管的一端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
③用手紧紧握住试管外壁,使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
④把手松开观察导管里水位是否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⑤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① |
C.①②③⑤④ |
D.②③①⑤④ |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气体应从 端通入。
| 空气 | NH3 | CH4 | HCl | O2 |
密度(克/升) | 1.293 | 0.771 | 0.717 | 1.629 | 1.43 |
溶解性 | — | 极易溶 | 难溶 | 极易溶 | 难溶 |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气体应从 端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