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请你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使它有意义:
(1)今天的室温约为6___________;
(2)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为560______________;
(3)七年级学生小柯的身高为162_______________;
(4)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大约为100_____________。
(1)今天的室温约为6___________;
(2)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为560______________;
(3)七年级学生小柯的身高为162_______________;
(4)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大约为100_____________。
本学期第三周(9月中旬),老师布置了“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家庭作业:取一杯热水,让它自然冷却。然后
(1) 如下图,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则当时水温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
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纳闷:老师怎么知道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
①初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
(1) 如下图,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则当时水温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
时间/分钟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水温/℃ | 100 | 84 | 53 | 45 | 25 | 20 | 18 | 14 |
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纳闷:老师怎么知道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
①初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
一只量筒有50毫升的水,当里面放进一木块,木块的三分之二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为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立方厘米 | B.0.9立方分米 | C.12立方厘米 | D.9立方厘米 |
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0.15米 |
B.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 |
C.台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
D.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 |
一木块长11.1mm、宽22.2mm、高33.3mm,现改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来量它。请你分别计算出两次测量的木块体积,并比较有多大误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央行发行了面值1元普通纪念币(如下图)。小科要测量面值为一元的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中最好的是( )


A.用直尺和两块三角板配合进行测量 |
B.将硬币放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
C.用细线绕硬币一周,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直径 |
D.用刻度尺直接多测几次硬币的直径,算出平均值 |
研究科学问题时需要用各种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运用实验和推理的方法而得出。以下研究也应用上述方法的是()
A.将电流比作水流 |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C.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电压 | D.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器具合适的是
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
B.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
C.用较大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
D.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
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 。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B中固体质量(g) | 6.66 | 5.20 | 4.80 | 4.80 |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 。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感到适宜的气温约为37℃ |
B.七年级科学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
C.七年级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Kg |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