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
B.酒精灯使用完毕,熄灭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
C.酒精灯火焰的内焰温度较高,所以应该用内焰加热 |
D.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实验台上,致使酒精溢出燃烧,可以用湿抹布盖灭 |
有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和有刻度的尺,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测得温度计的水银柱为6毫米,在沸水中测得水银柱为206毫米,则水银柱为100毫米时,温度是()
A.100℃ | B.50℃ | C.48.5℃ | D.47℃ |
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A.A和B可形成对照 | B.B和C可形成对照 |
C.种子太少具偶然性 | D.清水中缺乏营养 |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0.6cm=10.6cm×10mm=106mm |
B.10.6cm=10.6×10=106mm |
C.10.6cm=10.6×0.01cm=0.106m |
D.10.6cm=10.6×0.01m=0.106m |
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比较________(填“序号”),可得: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______声敲打声。
序号 | 介质 | 温度(℃) | 速度(m/s) |
A | 空气 | 0 | 331 |
B | 空气 | 15 | 340 |
C | 空气 | 20 | 344 |
D | 水 | 0 | 1450 |
E | 铁 | 0 | 4900 |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比较________(填“序号”),可得: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______声敲打声。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3.52厘米、3.53厘米、3.61厘米、3.53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
A.3.55厘米 | B.3.527厘米 |
C.3.5475厘米 | D.3.53厘米 |
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A.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