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I、II、Ш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份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


实验结果能说明维生素会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实验结果能说明维生素会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A.培养皿I和III | B.培养皿II | C.培养皿I和II | D.培养皿II和III |
小珂同学在观察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珂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写出你的猜想

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珂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珂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珂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珂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珂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珂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猜想: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除此之外,你认为:______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l)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2)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3)实验序号中,1、3两组数据不能比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除此之外,你认为:______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 射出速度v/(m·s-1) | 射出仰角/θ | 射出(水平)距离s/m |
1 | 5 | 30° | 2.9 |
2 | 10 | 30° | 9.5 |
3 | 10 | 45° | 10.8 |
4 | 1O | 60° | 9.1 |
5 | 15 | 30° | 20.7 |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l)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2)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3)实验序号中,1、3两组数据不能比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试验.
(3)请在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三)实验反思: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 | A | B | C | D | E |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加7号废电池的数量 | 不加 | 2节 | 1节 | 2节 | 2节 |
加满江红的数量 | 不加 | 不加 | 不加 | 15克 | 30克 |
放同样大小的小鱼的数目(条) | 5 | 5 | 5 | 5 | 5 |
平均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 15 | 3 | 5 | 8 | 10 |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试验.
(3)请在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三)实验反思: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SARS过去了十年,我们在回顾之际,依旧心惊胆颤,但2013年4月,H7N9人感染流感病毒事件再次引起人们的紧张,其原因不仅在于此病毒高致死率,更因为它的流感症状而容易被我们忽略。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请回答有关问题:
(1) 构成H7N9型禽流感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属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禽流感病毒不断出现新型,其根本原因是病毒结构中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杭州等地的主城区将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得了禽流感,服用头孢类药物有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有的H5N1禽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下列是科研人员对动物进行的实验,
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
(材料用具)健康小鸡若干只、H5N1禽流感疫苗、H7N9禽流感病毒、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健康小鸡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H7N9禽流感病毒,观察其状况.
(实验现象)甲组小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小鸡感染了H7N9禽流感.
(实验结论)H5N1禽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
(分析原因)注射H5N1禽流感疫苗,小鸡产生相应的抗体不能和H7N9
禽流感病毒结合,可见这种免疫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1) 构成H7N9型禽流感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属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禽流感病毒不断出现新型,其根本原因是病毒结构中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杭州等地的主城区将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得了禽流感,服用头孢类药物有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有的H5N1禽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下列是科研人员对动物进行的实验,
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
(材料用具)健康小鸡若干只、H5N1禽流感疫苗、H7N9禽流感病毒、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健康小鸡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H7N9禽流感病毒,观察其状况.
(实验现象)甲组小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小鸡感染了H7N9禽流感.
(实验结论)H5N1禽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
(分析原因)注射H5N1禽流感疫苗,小鸡产生相应的抗体不能和H7N9
禽流感病毒结合,可见这种免疫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一天晚饭后,小强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强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强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小强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布料;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小强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布料;
布料种类 | 涤纶 | 麻 | 棉 |
杯中所剩水量 | 最多 | 较少 | 最少 |
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人盛有20 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人试管,加人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 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
Cu(OH)2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
实验反思:
至此,谜底全部解开。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1)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
(2)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人盛有20 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人试管,加人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 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
Cu(OH)2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
实验反思:
至此,谜底全部解开。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1)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
(2)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养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步骤(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
(2)步骤(乙)中喂正常食物的老鼠这一组所起的作用是 ;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1)上文步骤(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
(2)步骤(乙)中喂正常食物的老鼠这一组所起的作用是 ;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