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用铁制成的,在讨论中,有同学指出:“我们可以拿块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 B.实验 | C.观察 | D.得出结论 |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下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营养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 甲 | 乙 | 丙 | 丁 |
维生素 | 0.5 | — | 0.5 | 0.5 |
蛋白质 | 44 | 44 | 44 | — |
脂肪 | — | 55 | 55 | 55 |
淀粉 | 66 | 66 | 66 | 66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以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如下表。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
(2)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D,请完善这组实验: 。
(3)在适宜的条件下,A组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组 | 温度(℃) | 湿度 | 空气 | 种子数(粒) | 发芽率(%) |
A | 26 | 潮湿 | 充足 | 50 | 96 |
B | 5 | 潮湿 | 充足 | 50 | 2 |
C | 26 | 干燥 | 充足 | 5 | 0 |
D | | | | | —— |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
(2)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D,请完善这组实验: 。
(3)在适宜的条件下,A组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
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桃红色的二氯靛芬钠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二:取等量桃红色的二氯靛芬钠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__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桃红色的二氯靛芬钠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二:取等量桃红色的二氯靛芬钠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桃红色的二氯靛芬钠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 桃红色不消退 |
桃红色的二氯靛芬钠溶液+青椒和蒸馏水 | 桃红色退去 |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__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禾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

(1)禾本科植物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种子里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中。
(2)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 和 。
(3)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 。
(4)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禾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某兴趣小组用白菜种子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剥离该禾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②用激素A水溶液处理白菜种子,然后将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请问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准确的结论? ,原因是 。
预处理方法 | 甲 | 乙 | 丙 | 丁 |
室温、保湿 | 4℃、保湿 | 4℃、水浸种 | 4℃、干燥 | |
种子萌发实验条件 | 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 | |||
种子萌发率(%) | 0 | 100 | 98 | 0 |

(1)禾本科植物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种子里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中。
(2)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 和 。
(3)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 。
(4)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禾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某兴趣小组用白菜种子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剥离该禾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②用激素A水溶液处理白菜种子,然后将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请问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准确的结论? ,原因是 。
李刚家里买了一只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装开水的体积的关系,他进行了猜测,为验证它,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1)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2)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3)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次做法。问:
①请你写出李刚的猜测 。②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他的实验可知,李刚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而其他的量保持相同,请你写出他保持相同的两个量:如 、 。
(1)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2)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3)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次做法。问:
①请你写出李刚的猜测 。②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他的实验可知,李刚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而其他的量保持相同,请你写出他保持相同的两个量:如 、 。
如图是南美蟛蜞菊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的花具有艳丽的花冠,可推断该植物传粉需借助__________;南美蟛蜞菊常用扦插方式繁殖,这属于___________生殖。
(2)南美蟛蜞菊自然挥发物具有化感作用,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次生代谢物——“化感物质”到环境中,对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想探究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了解南美蟛蜞菊与萝卜的种间关系。他们用DMSO溶剂来提取南美蟛蜞菊的化感物质,制备了不同浓度的南美蟛蜞菊化感物质浸提液处理萝卜种子,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放入25摄氏度的环境中。
Ⅱ、取300粒萝卜种子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中。
Ⅲ、将三个杯子内加入不同浓度的南美蟛蜞菊化感物质浸提液。每天观察发芽情况,得到如图。

①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分析,在无南美蟛蜞菊浸提液存在时,萝卜种子于第5天达到最大发芽率;在质量浓度0g/L﹣200g/L范围内,萝卜种子发芽率逐渐_______(填“升高/降低);质量浓度为200g/L时,发芽率为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萝卜种子萌发有_____________(填“抑制/促进”)作用。

(1)图中的花具有艳丽的花冠,可推断该植物传粉需借助__________;南美蟛蜞菊常用扦插方式繁殖,这属于___________生殖。
(2)南美蟛蜞菊自然挥发物具有化感作用,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次生代谢物——“化感物质”到环境中,对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想探究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了解南美蟛蜞菊与萝卜的种间关系。他们用DMSO溶剂来提取南美蟛蜞菊的化感物质,制备了不同浓度的南美蟛蜞菊化感物质浸提液处理萝卜种子,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放入25摄氏度的环境中。
Ⅱ、取300粒萝卜种子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中。
Ⅲ、将三个杯子内加入不同浓度的南美蟛蜞菊化感物质浸提液。每天观察发芽情况,得到如图。

①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分析,在无南美蟛蜞菊浸提液存在时,萝卜种子于第5天达到最大发芽率;在质量浓度0g/L﹣200g/L范围内,萝卜种子发芽率逐渐_______(填“升高/降低);质量浓度为200g/L时,发芽率为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萝卜种子萌发有_____________(填“抑制/促进”)作用。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实验后,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结合上述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步骤)
①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________的次数。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②若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③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步骤)
①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________的次数。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②若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③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也许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A.提出问题 | B.作出假设 | C.制订计划 | D.得出结论 |
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衣服材质 | 衣服布料层数 |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
1 | 天蚕丝 | 1 | 12% |
2 | 2 | 5% | |
3 | 化纤 | 1 | 28% |
4 | 2 | 14% | |
5 | 全棉T恤(白色) | 1 | 7% |
6 | 全棉T恤(黑色) | 1 | 4%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