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处理。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
瓶号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 | 5℃ | 25℃ |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
A.2组,温度、空气 | B.2组,温度、消毒棉球 |
C.2组,温度、细菌 | 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
我校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17 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个小塑料瓶,B 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 A 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填写下面内容:
①水柱高度h 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 M 的数值为________,
(3)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填写下面内容:
温度(℃) | 17 | 19 | 21 | 23 | 25 | 27 |
高度h(cm) | 30.0 | 24.9 | 19.7 | 14.6 | 9.4 | 4.2 |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 | 5.1 | 5.2 | 5.1 | M | 5.2 |
①水柱高度h 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 M 的数值为________,
(3)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某防晒霜宣称防晒效果显著,暑假期间,几名学生相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防晒效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学生 | 实验方案 |
甲 |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乙 | 第一天,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第二天都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
丙 |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只手背上都不涂,一天后,比较脸和手被灼伤的程度 |
丁 | 在另一同学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 这一同学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食用菠萝后,口腔黏膜常易破损。小徐猜想新鲜菠萝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会分解黏膜中的蛋白质成分,从而使黏膜破损。为检验此说法,小徐以猪小肠黏膜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剖开猪小肠,露出内层黏膜并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②甲中滴加15mL清水,乙中滴加15mL新鲜菠萝汁;③在37℃恒温下静置10min后,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1)步骤①中,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___。
(2)步骤②中,甲中滴加15mL清水而不是15mL新鲜菠萝汁的原因是甲起到____作用。
(3)小徐发现人们常用盐水浸泡新鲜菠萝后再食用,于是他又提出一个假设:“盐水(盐)能破坏菠萝中的蛋白酶”。此处假设的提出是基于小徐在实验中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呢?请写出该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步骤①中,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___。
(2)步骤②中,甲中滴加15mL清水而不是15mL新鲜菠萝汁的原因是甲起到____作用。
(3)小徐发现人们常用盐水浸泡新鲜菠萝后再食用,于是他又提出一个假设:“盐水(盐)能破坏菠萝中的蛋白酶”。此处假设的提出是基于小徐在实验中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呢?请写出该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食用的大米和面粉是对谷和麦进行一定的加工而生产出来的。事实上,越靠近稻谷或小麦表面,营养越丰富。如果“过度加工”,多余刨去的米、面成为了饲料或其他工业原料,不仅损失粮食,而且增加电能消耗。
材料一:稻谷去壳后产出可食用的糙米。为了增加表面光泽,需要进行抛光。每吨大米进行一次抛光,要损失1kg,消耗10kW·h电能。
材料二:从小麦提取食用面粉,加工精细程度越高,麦粒表面磨去越多,最终加工成的面粉等级越高。

(注:图中三种面粉,特一粉等级最高,标准粉等级最低)
材料三:镉、汞等有害金属可能通过空气和水进入土壤,污染稻米。如果人体摄入镉过量,会在肾脏累积,严重的会造成肾衰竭,同时对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国际权威机构建议:一个质量为60kg的成年人,每天的镉摄入量不应超过60μg。
(1)大米、面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3)2018年全国生产大米总量约为1.058亿吨。这些大米经一次抛光,需消耗电能达___kW·h,可以使____万户如表所示的家庭正常使用一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取整数)。
(4)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大米进行例行抽检,其中一份样品的镉含量:每千克大米中0.25mg。如果一个60kg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该大米200g,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成年人镉摄入量是否超过国际权威机构建议值?______________
材料一:稻谷去壳后产出可食用的糙米。为了增加表面光泽,需要进行抛光。每吨大米进行一次抛光,要损失1kg,消耗10kW·h电能。
材料二:从小麦提取食用面粉,加工精细程度越高,麦粒表面磨去越多,最终加工成的面粉等级越高。

(注:图中三种面粉,特一粉等级最高,标准粉等级最低)
材料三:镉、汞等有害金属可能通过空气和水进入土壤,污染稻米。如果人体摄入镉过量,会在肾脏累积,严重的会造成肾衰竭,同时对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国际权威机构建议:一个质量为60kg的成年人,每天的镉摄入量不应超过60μg。
(1)大米、面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加工精细程度越高,营养损失越多 |
B.材料中的铁、镉、汞是指元素 |
C.食物纤维不能提供能量,它对人体没有好处 |
D.特一粉中维生素E的含量比标准粉高 |
用电器类型 | 照明灯 | 空调 | 其他用电器 |
总额定功率 | 100W | 1500W | 1000W |
使用情况 | 平均每天2h | 平均每年200h | 平均每天1.5h |
(4)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大米进行例行抽检,其中一份样品的镉含量:每千克大米中0.25mg。如果一个60kg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该大米200g,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成年人镉摄入量是否超过国际权威机构建议值?______________
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较为准确计量枝条每小时失水质量的方法是_____.
(3)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的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_____
(4)光照使枝条失水的速度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

环境条件 | 失水速度 |
A 光照、潮湿 | 14 |
B 光照、干燥 | 32 |
C 黑暗、干燥 | 8 |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较为准确计量枝条每小时失水质量的方法是_____.
(3)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的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_____
(4)光照使枝条失水的速度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
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
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博的次数,测得数据如表。

(1)上述实验用到的基本测量工具有 _______
(2)对有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 (填“A”或“B”)。
(3)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______)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4)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评价与交流 ②设计研究方案 ③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_ (用序号表示)。
(5)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于是该同学去医务室测量了体温,结果温度达到38.3℃。该同学利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 ,“该同学测量体温”属于_______ 。
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博的次数,测得数据如表。

(1)上述实验用到的基本测量工具有 _______
(2)对有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 (填“A”或“B”)。
(3)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______)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A.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
(5)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于是该同学去医务室测量了体温,结果温度达到38.3℃。该同学利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 ,“该同学测量体温”属于_______ 。
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 B.收集证据 | C.设计实验 | D.得出结论 |
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联想到再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联想到再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生物的影响,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破碎的5号电池,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1条生长时间和身体状况等一致的金鱼,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表:
根据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
(2)老师认为该同学的设计中,步骤⑤放入1条金鱼,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太大。那么,你认为各鱼缸应该分别放入_____条金鱼较合理。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_____。
(4)如果要让实验更加严谨,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
(5)如果需要对照组,在实验中该如何设置?_____。
①将一节破碎的5号电池,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1条生长时间和身体状况等一致的金鱼,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表:
组别 | A | B | C | D |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 50 | 100 | 200 | 400 |
金鱼成活时间/天 | 15 | 12 | 7 | 1 |
根据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
(2)老师认为该同学的设计中,步骤⑤放入1条金鱼,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太大。那么,你认为各鱼缸应该分别放入_____条金鱼较合理。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_____。
(4)如果要让实验更加严谨,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
(5)如果需要对照组,在实验中该如何设置?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