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④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太阳能热水器可直接利用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来加热,它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对市场进行调查后不难发现,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都是黑色的。难道物体吸热的本领与颜色有关?对此,我们可以猜想:颜色越深,物体吸热本领就越强。为了验证此猜想,现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选用四个_____的容器,分别涂上黑、红、黄、白4种颜色。
(2)在容器中加入温度和体积均相同的水,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每隔15分钟测量各容器中水的_____。
(3)若上述猜想得到了证实,请写出企鹅背部黑色羽毛对它们生存的意义: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酒精
(毫升)

(毫升)

观察现象
12.5
25
1/2
-8℃未发现凝固
12.5
50
1/4
-8℃未发现凝固
12.5
75
1/6
-8℃混合液开始凝固
12.5
370
≈1/30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12.5
750
≈1/60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________。这在实际生活或生产中有什么应用?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进一步作出猜想:当时,混合液在什么温度开始凝固?____________。
(3)请你来设计一种能将酒精和水从混合液中分离的实验(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根部带一个土团,这样可以防止损伤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左右的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用高压锅煮饭时,密封的锅内气压较高,为了使锅内气压不超过安全值,设有自动排气的减压阀,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锅外大气压强为p0,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测出通过排气阀向外放气时,锅内气体的压强。

(1)选择的实验器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实验步骤是(用恰当的字母表示被测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锅内气体压强的表示式: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①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右表:
组别
老鼠走迷宫所用平均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A
90.22
83.53
B
32.40
20.25
 
(1)B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______(填“A”或“B”)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3)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中华按蚊可以通过吸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在一定环境中,叮人吸血的蚊子数量占蚊子总数的比例称之为吸血率。吸血率越高,中华按蚊传播疾病的几率就越大。中华按蚊吸血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习小组同学结合生活经验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
生活实例
假设一:与一天内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
夏天日照时间长于冬天。夏天我们经常被蚊子叮咬。
假设二:与环境的温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实验设计如下:
组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环境温度
19℃
22℃
25℃
28℃
31℃
其它条件
大小完全相同的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容器内放入100只蚊子和一只健康状况相同的小白鼠。
吸血率(吸血蚊子数/总数)
78%
86%
98%
97%
92%
 
(1)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个支持假设二的生活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实验设计中“其他条件”环节的内容补充定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本次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泡沫塑料是它是一类带有许多气孔的塑料制品。由于具有质轻、隔音绝热等优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某同学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杯(如图),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同。
(2)该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T1/℃)
80
64
55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T2/℃)
80
56
43
32
28

20
20
 
他在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杯内水温降低了_______℃;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图象数据,你认为热水放在房间里降温时,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4)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1)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__________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__________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