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提出问题
- 提出猜想和假设
- + 制定探究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解释、检验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1)实验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_____;
(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_____。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温度/℃ | 25 | 25 | 0 | 25 |
泥土干湿度 | 干燥 | 潮湿 | 潮湿 | 浸没在水中 |
空气 | 充足 | 充足 | 充足 | 不充足 |
种子发芽数(粒) | 0 | 19 | 0 | 1 |
(1)实验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_____;
(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_____。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那么口服生长激素是否有效呢?某学习小组就这一问题利用切除垂体的小白鼠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
(1)表中1号组和2号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
(2)该实验还需要增设3号组才能实现探究目的,则3号组的实验方法为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测量和记录的结果为______,则说明注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口服无效。
组别 | 实验对象 | 实验方法 | 测量并记录 |
1 | 315只体长、体重相同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三组 | 饲喂普通食物 | 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
2 | 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
(1)表中1号组和2号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
(2)该实验还需要增设3号组才能实现探究目的,则3号组的实验方法为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测量和记录的结果为______,则说明注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口服无效。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和一张白纸,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本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这样却有利于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

(1)本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这样却有利于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
为了比较脂肪、糖类和蛋白质所含能量的多少,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量是


A.燃烧的时间 | B.燃烧物的质量 |
C.水的质量或体积 | D.水的最高温度 |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脑干中的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鼠。
(2)若甲鼠体温____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①_____
②_____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鼠。
(2)若甲鼠体温____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①_____
②_____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

(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________,有利于实验操作。
(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________值,减少误差。
(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实验次数 |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千焦) |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 量(单位:千焦) |
1 | 9.58 | 12.39 |
2 | 9.85 | 13.86 |
3 | 9.76 | 13.86 |

(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________,有利于实验操作。
(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________值,减少误差。
(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毫升/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他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
(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请回答:
(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1)完善下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
①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________.
④实验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________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完善下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
①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________.
④实验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________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将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重小球,就构成了单摆(如图)。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单摆的周期。为研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体积相等的铜球和铁球、秒表等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为使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应如何测量单摆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此实验,除已经提供的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若另取一个等体积的铝球,使轻质绳长度为160厘米,轻质绳和竖直方向夹角为120,预测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秒。

(1)为使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应如何测量单摆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此实验,除已经提供的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若另取一个等体积的铝球,使轻质绳长度为160厘米,轻质绳和竖直方向夹角为120,预测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