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东西方的先哲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 “亚洲觉醒”的先驱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杰出的科学家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性包括
① 对知识孜孜以求,文化上建树多 ② 都努力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践
③ 都热衷于教育事业 ④ 生活经历都历尽坎坷而不气馁
① 对知识孜孜以求,文化上建树多 ② 都努力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践
③ 都热衷于教育事业 ④ 生活经历都历尽坎坷而不气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曾为委吏(主仓积出纳),又为乘田(主饲养牛羊),常在贵族家里当些贱职。由此习得当时贵族阶级种种之礼文。郏子来鲁,孔子即从之问古官制。周室东迁,丰、镐旧物,散失无存。东方诸国,犹得存周礼者惟鲁。孔子居文献之邦,故得大成其学。
材料二 孔子思想实绾合已往政治、历史、宗教各方面而成,实切合于将来中国抟成一和平的大一统的国家,以延绵其悠久的文化之国民性。孔子思想亦即从此种国民性中所涵育藴隆而出也……孔子周游,其抱负并不在为某一国、某一家,孔子实已超出当时狭义的国家与民族观念之上,而贡献其理想于当时之所谓“天下”。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能够“大成其学”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学”的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思想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从家国情怀的视角指出孔子所具有的品质。
材料一 孔子曾为委吏(主仓积出纳),又为乘田(主饲养牛羊),常在贵族家里当些贱职。由此习得当时贵族阶级种种之礼文。郏子来鲁,孔子即从之问古官制。周室东迁,丰、镐旧物,散失无存。东方诸国,犹得存周礼者惟鲁。孔子居文献之邦,故得大成其学。
材料二 孔子思想实绾合已往政治、历史、宗教各方面而成,实切合于将来中国抟成一和平的大一统的国家,以延绵其悠久的文化之国民性。孔子思想亦即从此种国民性中所涵育藴隆而出也……孔子周游,其抱负并不在为某一国、某一家,孔子实已超出当时狭义的国家与民族观念之上,而贡献其理想于当时之所谓“天下”。
——均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能够“大成其学”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学”的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思想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从家国情怀的视角指出孔子所具有的品质。
孔子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了他
①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以“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④希望“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
①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以“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④希望“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罗素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其“著书立说”主要是在
A.雅典主持吕克昂学园时 | B.阿卡德米学园师从柏拉图时 |
C.马其顿王国教育亚历山大时 | D.阿塔尔尼亚城从事科学研究时 |
“(利玛窦)其所著书多华人所未道,而士大夫如徐光启之辈,首好其说。”以下内容属于利玛窦“其所著书多华人所未道”的是
A.天文历算 | B.火炮制造 | C.水利技术 | D.逻辑学 |
晚年的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曾做过自评。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 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康熙帝曾引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自评。下列对两人自评的看法正确的是
A.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故不足为据 | B.因两人皆为古代明君故可资参考 |
C.角度和结论相近故可进行比较分析 | D.可供借鉴但须结合当时当地之情势 |
如图是小李筹备历史课本剧的企划书,由内容推断,最可能出现的情境是


A.自本朝开始,议政于政事堂 |
B.崇祯帝已死,即日改国号“大清” |
C.凡“悖逆”和“违碍”书籍,应烧毁 |
D.今后阁臣有涉外事宜可与总署协商办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世民宗教政策的变化及其意图。
材料 李世民曾明确表达过:“自有国已来,何处别造道观?凡有功德,并归寺家。”贞观十一年(637年),这位“皇帝菩萨戒弟子”突然一反常态,宣布“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诏下之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当时山东士族地主的力量相当强大,他们并不把以李氏为首的新统治者放在眼里。唐太宗需要追宗论祖,自称李老君,以抬高李家的地位。他借尊崇道教,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以此抵消山东士族势力的社会影响。而在寺院经济中,佛寺的比重又远远超过道观,故佛教的经济力量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更为突出。他宣布“先道后佛”,稍抑佛教之势,是为了使佛教的发展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而绝不是要抛弃他所信仰的佛教。
——摘编自魏承思《试论唐太宗对佛教的态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世民宗教政策变化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世民宗教政策的变化及其意图。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不必猜忌异类……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基于这一认识,唐太宗
A.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 B.在东突厥旧地设置羁縻府州 |
C.以尺尊公主和亲吐蕃 | D.设鸿胪寺接待少数民族首领 |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共同点是
A.结束分裂局面,创建统一帝国 | B.对内控制思想,对外抗击匈奴 |
C.取缔诸侯王国,加强中央集权 | D.依赖丞相决策,强化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