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晚年的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曾做过自评。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 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康熙帝曾引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自评。下列对两人自评的看法正确的是
A.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故不足为据B.因两人皆为古代明君故可资参考
C.角度和结论相近故可进行比较分析D.可供借鉴但须结合当时当地之情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21 07:5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和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吐蕃王朝灭亡后,古老的宫堡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喇嘛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余茂智《布达拉宫——藏族古建筑的精华》

材料二 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为契机,唐太宗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其历史功绩可以和孔子创立儒学、占卜、历算、工巧等的贡献相媲美。

——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载看藏族史学观》

材料三 清朝皇帝频繁地召见边疆民族各族王公、活佛、喇嘛、土司等上层人物,其中到北京觐见者,称为“年班”,到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觐见者,称为“围班”……皇帝与他们共同宴享射猎,赏赐财物,笼络感情,从而达到了“来之乃所以安之”、“恩益深而情益联”的怀柔效果。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布达拉宫的修建历程,并从布达拉宫的修建历程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唐太宗时期“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承德避暑山庄的政治地位。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以故宫中的某一建筑为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