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将“意义”注入美的“形式”,哲学家给“形式”一种美的定义,政治家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治术(为政治服务之术)。以下“艺术”形式属于治术的是( )
A.西周用“六艺”育人
B.《等待戈多》
C.苏格拉底人文精神
D.文人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01 09:02: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同类题2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同类题3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同类题4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同类题5
“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这些成语最可能源自
A.《论语》
B.《孟子》
C.《道德经》
D.《春秋繁露》
相关知识点
文化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