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
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候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提出“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

——摘编自《韩非子》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来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在当时没有得到认同和实施。但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结局,并说明推动韩非政治构想结局的原因。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
A.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B.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
C.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D.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4—16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ofRomanLaw)。三者都
A.反对封建神学B.强调自由、平等、法治
C.倡导人文主义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现有学者指出,早在18 世纪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扬自由、平等、产权等理念的时候, 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在西方都是合法的。该学者旨在说明
A.西方的价值观是普世价值观B.启蒙思想家支持政府的政策
C.启蒙思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D.西方推行双重标准源远流长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这体现了谁的主张
A.马丁·路德B.加尔文C.亨利八世D.英国清教徒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B.天主教会凭借赎罪券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学者指出,宋代绘画在创作时能够深究物情,讲究格法,追拟真实,作品精美绝伦,是其他朝代的绘画难以比拟的。这表明宋代绘画
A.呈现天人合一理念B.重视写意传神
C.反映世俗生活情理D.受到理学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是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的《荷鸭图》,绘了两只鸭子站在石头上,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一只抬头仰天,一只面向前方荷杆,白眼向人,造型奇特,神情孤高冷傲,画面上方绘花叶两片,荷杆弯曲有度,显现出野逸生运之趣。下列表述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画中有诗,诗中有画B.工整细密,色彩艳丽
C.气势豪放,风格多变D.简洁奇特,意存笔先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为明代徐温的《墨葡萄图》,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诗画艺术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B.文人画,重视写意
C.风俗画,刻画习俗D.人物画,形神俱备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