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大众传媒的变迁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
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
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
B.服饰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为主流 |
C.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
D.尊孔复古盛行,服饰呈现多样化 |
1930年,有一个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张三穿着中山装 |
B.看见一群男士拖着长辫子 |
C.看到李四在西餐馆就餐 |
D.看见两个青年正在握手问好 |
“以中国文法英国字音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是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英语 | Sandwich | Beer | Telephone | Engine |
洋泾浜英语 | 三明治 | 啤酒 | 德律风 | 引擎 |
词义 | 夹肉面包 | 麦制酒 | 电话 | 发动机 |
A.读音虽不准但能促进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
B.它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
C.虽丰富了汉语词汇但不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
D.它正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