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2-06 08:0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荣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同类题2
1912年以后,跪拜、作辑等礼节方式被鞠躬、握手所取代,“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和“君”所取代。带来这种礼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教育的发展
B.民国政府的倡导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同类题3
近年来,在“低碳出行”的倡议下,新型有轨电车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宠。但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 )
A.西方工业革命成果早已传入
B.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
C.交通运输业已经近代化
D.中西方文化冲突严重
同类题4
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查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同类题5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相关知识点
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