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2-06 08:0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同类题2
19世纪90年代中期,嘉定县大多数传统商品被洋货所取代,如火柴、肥皂、窗玻璃逐步代替了火石、皂荚和窗户纸。这种现象表明,当地
A.传统工艺日见式微
B.居民生活习尚渐变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同类题3
看民国风景,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民国范儿”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外国传教士的影响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辛亥革命的影响 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同类题4
19世纪80年代初,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连“洋人之侍僮马夫辈,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上海的妇女,更是以香水、墨镜、洋烟为时髦用品.就连文士王帽也经常以“晶(玻璃)杯、洋皂,赠送朋友”。这表明,当时
A.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
B.逐新趣异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
C.开埠通商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
D.西学东渐推动社会的重大变革
同类题5
如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一时的广告海报。因为很难找到女模特,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位长相秀气的男士化妆后拍了这张经典照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A.国家衰弱导致审美趣味扭曲
B.商业发展迎合市民文化需求
C.商业营销冲击国人的价值观旧
D.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相关知识点
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