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 大众传媒的变迁
- 报刊业
- 广播、影视业
- 互联网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清末民初,出现了影响全国的“画报热”,如上海的《图画新闻》主要介绍西方科技与生活方式;《醒俗画报》《通俗画报》等在其他城市办刊的画报,均以介绍现代西方科技、都市新生活方式为主。“画报热”的出现
A.冲破了传统教育体制 | B.促进了传媒业的稳定发展 |
C.传递了新的社会风尚 | D.彻底摆脱了社会舆论控制 |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都有很大的变化和长足的发展。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2】李四光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他对祖国的贡献是
【小题1】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 | B.通过发电报与家人联系 |
C.观看国产有声电影 | D.利用火车运输物资 |
A.研究两弹一星 | B.为我国勘探石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
C.培育出高产水稻 | D.研制出巨型计算机 |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如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欧美电影在中国已丧失了市场 |
B.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影视艺术发展 |
C.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
D.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