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1-05 10:4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同类题2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制,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同类题3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其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这种建筑
A.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
B.符合尊卑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法
C.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性
D.是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普遍建筑样式
同类题4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相关知识点
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