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5日的《益世报》刊登了中国芢丹(夏季防暑的中药)的广告词:“环球各国皆以商战为强国富民之本,我国积弱已到极点,推原其故,皆有国货之不振,舆至使利权之外溢,药业一门尤为特甚,方今洋药通行我国,皆有望我同胞须知我国药材天然地道为全球所未有。”该广告可以用于研究
①国货与洋货的市场竞争  ②“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④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是1832—1886 年中国外销茶叶的统计数据。该表反映了
时间
数量(万担)
1832—1837 年
60.5
1861 年
110
1871 年
207
1886 年
362.46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B.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
C.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D.协定关税有利于中国的出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以下是《1895—1913年华资企业数及其创办资本表》,该表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企业数
创办资本(1000中国元)
内地华资企业
229
33158
通商口岸华资企业
239
65057
 
A.内地是全国经济发展重心B.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更深
C.民族企业发展受一战影响D.内地民族企业更易受外资企业的排挤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
A.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
B.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
C.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清文献通考》卷33中记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益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B.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