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工农业产值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实现综合平衡
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C.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五年计划造成农业生产的停滞和倒退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
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
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苏联模式是一种已经失败的模式。苏联模式=穷人统治≠常态统治,在剥夺富人的财产权的同时,也让穷人的发财梦、彻底破灭了。结果,苏联模式不满足人的发财梦、只满足少数人的升官梦,这让权力的含金量骤然升值、并使权力斗争、变得异常残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战后对其的历次改革效果怎么样?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来自
A.杜鲁门
B.丘吉尔
C.凯恩斯
D.马歇尔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
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
D.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项目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GDP增长率
—0.4%
2.7%
2.3%
3.5%
2%
2.8%
3.8%
4.5%
5.7%
失业率
5.2%
6.6%
6.8%
6.1%
5.7%
5.4%
5%
4.7%
4.1%
通胀率
6.9%
6.5%
2.7%
2.7%
2.5%
2.3%
1.7%
2.1%
2.5%
 
①缩减政府开支,适当减税
②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③加大公共设施投资,鼓励消费
④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受益于经济多极化的作用
C.表明欧美发展不平衡加剧
D.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优势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是在说明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