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计算频率
- + 辨析概率与频率的关系
- 用频率估计概率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给出下列3种说法:
①设有一大批产品,已知其次品率为0.1,则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
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
③随机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①设有一大批产品,已知其次品率为0.1,则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
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③随机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0 | B.1 | C.2 | D.3 |
任取一个由50名同学组成的班级(称为一个标准班),至少有两位同学生日在同一天(记为事件A)的概率是0.9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任取一个标准班,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是97%;
②任取一个标准班,事件A发生的概率大概是0.97;
③任意取定10000个标准班,其中有9700个班中事件A发生;
④随着抽取的标准班的个数n不断增大,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97,且在它附近摆动.
①任取一个标准班,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是97%;
②任取一个标准班,事件A发生的概率大概是0.97;
③任意取定10000个标准班,其中有9700个班中事件A发生;
④随着抽取的标准班的个数n不断增大,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97,且在它附近摆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二人比赛,甲胜的概率为![]() |
B.某医院治疗一种疾病的治愈率为10%,前9个病人没有治愈,则第10个病人一定治愈 |
C.随机试验的频率与概率相等 |
D.天气预报中,预报明天降水概率为90%,是指降水的可能性是90% |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
B.根据古典概型试验,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随机整数统计试验次数N和事件A发生的次数![]() ![]() ![]() |
C.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
D.5张奖券中有一张有奖,甲先抽,乙后抽,那么乙与甲抽到有奖奖券的可性相同 |
下列叙述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就是概率 | B.频率是随机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
C.概率是稳定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 D.概率是随机的,与试验次数有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事件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 |
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
C.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一般会稳定于概率 |
D.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
传承传统文化再掀热潮,央视科教频道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将中学组和大学组的参赛选手按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随机从中抽取了100名选手进行调查,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选手等级人数的条形图.

若将一般等级和良好等级合称为合格等级,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你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选手成绩“优秀”与文化程度有关?
注:
,其中
.
(2)若江西参赛选手共80人,用频率估计概率,试估计其中优秀等级的选手人数;

若将一般等级和良好等级合称为合格等级,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你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选手成绩“优秀”与文化程度有关?
| 优秀 | 合格 | 合计 |
大学组 | | | |
中学组 | | | |
合计 | | | |
注:


![]() | 0.10 | 0.05 | 0.005 |
![]() | 2.706 | 3.841 | 7.879 |
(2)若江西参赛选手共80人,用频率估计概率,试估计其中优秀等级的选手人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次抽奖活动中,“中奖概率是![]() |
B.随机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一定朝上 |
C.同时掷两枚均匀的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和一定为6 |
D.在一副没有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一张,抽到的牌是6的概率是![]() |
下列关于“频率”和“概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在大量随机试验中,事件
出现的频率与其概率很接近;
(2)概率可以作为当实验次数无限增大时频率的极限;
(3)计算频率通常是为了估计概率.
(1)在大量随机试验中,事件

(2)概率可以作为当实验次数无限增大时频率的极限;
(3)计算频率通常是为了估计概率.
A.(1)(2) | B.(1)(3) | C.(2)(3) | D.(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