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统计
- 统计案例
- 计数原理
- 概率
-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本小题共12分)
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约定每局胜者得
分,负者得
分,比赛进行到有一人比对方多
分或打满
局时停止.设甲在每局中获胜的概率为
,且各局胜负相互独立.已知第二局比赛结束时比赛停止的概率为
.
(Ⅰ)求
的值;
(Ⅱ)设
表示比赛停止时比赛的局数,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
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约定每局胜者得






(Ⅰ)求

(Ⅱ)设



某老师从课本上抄录一个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列如下表:

请甲同学计算
的数学期望,尽管“
”处完全无法看清,且两个“
”处字迹模糊,但能断定这两个“
”处的数值相同,据此,该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
.


请甲同学计算





(本小题满分12分)退休年龄延迟是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一种趋势.某机构
为了解某城市市民的年龄构成,从该城市市民中随机抽取年龄段在20~80岁(含20岁和80岁)之间的600
人进行调查,并按年龄层次[20,30),[30,40),[40,50),[50,60),[60,70),[70,80]绘制频率分布直方
图,如图所示.若规定年龄分布在[20,40)岁的人为“青年人”,[40,60)为“中年人”, [60,80]为“老年人”.


(1)若每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用该区间中点值来代替,试估算所调查的600人的平均年龄;
(2)将上述人口分布的频率视为该城市在20-80年龄段的人口分布的概率.从该城市20-80年龄段市民中
随机抽取3人,记抽到“老年人”的人数为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为了解某城市市民的年龄构成,从该城市市民中随机抽取年龄段在20~80岁(含20岁和80岁)之间的600
人进行调查,并按年龄层次[20,30),[30,40),[40,50),[50,60),[60,70),[70,80]绘制频率分布直方
图,如图所示.若规定年龄分布在[20,40)岁的人为“青年人”,[40,60)为“中年人”, [60,80]为“老年人”.


(1)若每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用该区间中点值来代替,试估算所调查的600人的平均年龄;
(2)将上述人口分布的频率视为该城市在20-80年龄段的人口分布的概率.从该城市20-80年龄段市民中
随机抽取3人,记抽到“老年人”的人数为


(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参加射击选拔训练,在相同的条件下,两人5次训练的成绩如下表(单位:环)
(1)请画出茎叶图,从稳定性考虑,选派谁更好呢?说明理由(不用计算)。若从甲、乙两人5次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一次,求抽取的成绩至少有一个低于9.0环的概率;
(2)若从甲、乙两人5次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二次,设抽到10.0环以上(包括10.0环)的次数为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期望;
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甲 | 6.5 | 10.2 | 10.5 | 8.6 | 6.8 |
乙 | 10.0 | 9.5 | 9.8 | 9.5 | 7.0 |
(1)请画出茎叶图,从稳定性考虑,选派谁更好呢?说明理由(不用计算)。若从甲、乙两人5次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一次,求抽取的成绩至少有一个低于9.0环的概率;
(2)若从甲、乙两人5次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二次,设抽到10.0环以上(包括10.0环)的次数为


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
服从正态分布
,若
在(0,4)内取值的概率为0.6,则
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




A.0.2 | B.0.3 | C.0.4 | D.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