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函数与方程
- +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 常见的函数模型(1)——二次、分段函数
- 常见的函数模型(2)——指数、对数、幂函数
-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某人上午7:00乘汽车以
千米/小时
匀速从A地出发到距300公里的B地,在B地不作停留,然后骑摩托车以
千米/小时
匀速从B地出发到距50公里的C地,计划在当天16:00至21:00到达C地.设乘汽车、骑摩托车的时间分别是x,y小时,如果已知所需的经费
元,那么
分别是多少时走的最经济,此时花费多少元?






某林场计划第一年造林10000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造林20%,则第四年造林()
A.14400亩 | B.172800亩 | C.17280亩 | D.20736亩 |
出租车按如下方法收费:起步价7元,可行3
(不含3
);3
到7
(不含7
)按
元/
计价(不足1
按1
计算);7
以后按
元/
计价,到目的地结算时还需付1元的燃油附加费.若从甲地坐出租车到乙地(路程
),需付车费(精确到1元) ( )














A.28元 | B.27元 | C.26元 | D.25元 |
(满分14分)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当
时,
(1)求
的值;
(2)求
的解析式;并画出简图;
(3)利用图象讨论方程
的根的情况。(只需写出结果,不要解答过程).





(1)求

(2)求

(3)利用图象讨论方程


(本题满分14分)甲、乙两地相距12km.A车、B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匀速驶向乙地.A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行驶15min;B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行驶10min.若B车比A车晚出发2min:
(1)分别写出A、B两车所行路程关于A车行驶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2) A、B两车何时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甲地多远?
(1)分别写出A、B两车所行路程关于A车行驶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2) A、B两车何时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甲地多远?
在某次水下考古活动中,需要潜水员潜入水深为30米的水底进行作业.其用氧量包含3个方面:①下潜时,平均速度为
(米/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内用氧量为
(
为正常数);②在水底作业需5个单位时间,每个单位时间用氧量为0.4;③返回水面时,平均速度为
(米/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用氧量为0.2.记该潜水员在此次考古活动中,总用氧量为
.
(1)将
表示为
的函数;
(2)设0<
≤5,试确定下潜速度
,使总的用氧量最少.





(1)将


(2)设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