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
【小题1】陶渊明,自号_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 |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沿运河北上至淮阴,的要渡淮河西行。【小题1】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歌主旨的词语。
【小题2】找出对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
A.“渡”字语带双关,既指眼前渡河,又喻指人生之途。 |
B.第二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 |
C.“楚雨”一词化用“巫山云雨”的典故,表达美好理想。 |
D.“宿昔容鬟改”运用夸张手法,形容一夜之间容颜衰老。 |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题1】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这个字是 ;有一个字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个字是 。【小题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和颈联所展现的山野风景。
【小题3】这首诗的尾联最为人所称道,试作分析。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2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3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
关山月①
陆游
和戎②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③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关山月,乐府旧题,此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②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③遗民: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描绘了两个典型画面: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 |
B.“戍楼刁斗催落月”写了边关月落的场景,回扣诗歌题目,暗示时间的流逝;“三十从军今白发”写出了戍边战士从军时间之长。 |
C.“中原干戈古亦闻”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照的情景,借古讽今。 |
D.最后两句想象沦陷区的百姓惨遭金人蹂躏,盼望宋军能够北伐收复失地,诗人不由地伤心落泪,表现了伟大的爱国情怀。 |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
落 梅
(南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令时。当时权相史弥远专擅朝政,诗人和一些正义之士倍受排挤。【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落梅铺满台阶又堆上墙头,衰败的景象既令人感伤,又引发后文联想。 |
B.颔联将仕途坎坷的迁客骚人比作飘坠的梅花,表达了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 |
C.“乱点莓苔”写落梅与莓苔为伍的凄凉,“多莫数”则表现出对其命运的叹惋。 |
D.全诗通过对梅花品格及遭遇的描写,透露出诗人的自我情感,引人深思。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小题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 。【小题2】诗题为“商山早行”,诗中能表现“早”的地方有: 。
【小题3】请自选一个角度鉴赏颔联。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一带。祖咏曾游宦范阳。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燕台一去”就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落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
B.前两联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反衬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 |
C.颔联中反射着寒光的“万里”“积雪”,暗示了条件的艰苦,但读来并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反而显得异常壮伟。 |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所见所闻,抒望中所感,格调髙昂,感奋人心,体现盛唐诗歌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