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全诗只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韦应物这首写送别的诗,其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选项中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这首诗从体裁(格律)上看属于____,从题材(内容)上看属于____
【小题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运用什么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试作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题中“十五”指的是“中秋”,从诗中“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小题2】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白”二字,使中庭月色笼上空明、澄净、素洁、清冷之感。
B.“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周围环境的喧闹与诗人心境的烦躁。
C.“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D.三四句诗人却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小题3】末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落”,有的版本写为“在”,你认为那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璧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小题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小题1】选出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
A.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
B.这首诗善于选择人与物的典型形象,体验细致,多层次,多侧面,有跌宕曲折之致。
C.首句中“试”字写出气温不稳定,游子小心试衫着装的心理状态,也为后文埋下伏笔。
D.这首诗抒发了游子对气候变化无常的不满、担忧之情,以及思乡盼归的急切心情。
【小题2】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表现自己的感受,请结合诗句进行简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汉乐府民歌,完成下面小题。

羽林郎

(汉)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小题1】“乐府”一词最初的含义是________。
【小题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与本诗最后一句中“区区”含义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
【小题3】“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运用____手法,写出了________,为下文__________张本。
【小题4】最后八句中可以看出胡姬是一位______、_______的女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断。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韵脚字分别是“春”“人”“臣”“新”等,押的是“痕”韵。
B.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C.首句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是实写,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列小题。

黄山道中

[金]赵沨

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盲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①黄山:一名榖城山,在山东东阿。②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③章:大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雷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人膏盲也要经常来往。“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E.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三联绾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小题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