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歌女许鹤子在上元灯节演绎了有关这一节日的词曲,下列诗词最有可能被她演绎的一项是(  )
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B.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注:香兼,即香蒹,有淡淡清香的芦苇。
【小题1】这首七言律诗对仗的共有(   )。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高树蝉声意象,以动衬静,凸显出李将军书斋的清净和不流于俗。
B.“朱门”点出了李将军地位,“闲居”却写出李将军趣味与一般官宦不同。
C.颈联运用对比,借侍儿的拘礼和野客的不拘礼,表现出李将军的宽宏大量。
D.尾联直抒胸臆,读英雄传写出了李将军的英雄豪气与建功立业的决心抱负。
【小题3】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小题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三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

陆游

彻骨贫来累始轻,孤村月上正三更。

汝缘油尽眠差早,我亦尊空醉不成

南陌金羈良自苦,北邙麟冢半无名。

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

(注)①即邙山,历代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彻骨贫”照应诗题“油尽”二字,说明生活赤贫,写出诗人的穷困处境。
B.“三更”点明夜深未眠,与孤村共同营造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因“油尽”睡得略早些,表明儿子平时读书用功,也含着诗人的肯定和鼓励
D.夜深时分,子不能继续读书,父不能饮酒尽兴,此境况引发了后面的劝诫之语
【小题2】尾联可看出诗人对儿子怎样的告诫?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过去之景写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一句隐晦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的幽怨哀伤之情,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在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小题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的最妙,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14~15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囯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小题2】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
【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小题2】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后出塞五首(其二)

[唐]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①《后出塞五首》是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以一位新兵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②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为通河北的要津。
【小题1】诗歌前六句写了哪几层意思?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小题2】诗歌后六句,寄寓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小题1】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表达效果。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的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样,写环境艰苦,表达对友人的同情。
B.“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C.颈联用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劝其脱鞍少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D.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其口语化的语言亲切洒脱,令人耳目一新。
【小题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