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
【小题2】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忠,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舟泊桐江

赵湘①

严子陵②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注:①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官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②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现存严子陵钓台遗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讲究炼字,一个拟人化的“倚”字赋予夕阳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命。
B.诗人面对静谧悠然的秋景,不禁羞于为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颈联采用剪辑拼贴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
D.本诗和杜甫《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借助于描绘古迹,表达感情。
【小题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艺术手法。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注: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现四川奉节)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小题1】本诗句写“月”。颔联写了  
【小题2】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山”动态的美。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D.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小题3】“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①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②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杜甫48岁,在同谷县住了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②指757年至759年。758年,他因上书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一句使用了九字句,写诗人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
B.“三年饥走荒山道”中,把“三年”两字放在句首。突显了诗人苦难历程之久。
C.诗歌前两句含有诗人对年老困窘的感喟,诗人在《登高》中也有类似的感叹。
D.长安城中凭父兄余荫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诗人因此劝导世人“富贵应须致身早”。
【小题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小题1】辛弃疾的字是__________。“代人赋”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
【小题3】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华清宫(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怠,都向长杨作雨声。

注:①朝元阁:唐朝宫殿。②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
【小题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诗。
【小题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_____________,讽刺了_________;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_______的感慨。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官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虚幌:透明的窗帷。
【小题1】两首诗词的主题都是_______,时令都是_______。
【小题2】两首诗歌都刻画了女性形象,但在写法上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小题1】杜甫的诗歌多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有“______”的美誉,
【小题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突兀高远,有意因果倒置,先写感触,再写登临,“伤客心”也颠倒了主客关系
B.颈联写登楼时之所思,“终不改”、“莫相侵”充分表达出作者定的信念和爱国热情
C.最后一联赞扬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寄寓自己生不逢时,不能澄清天下的愤激之情
D.全诗叙事、写景、抒请,议论交验,格律严谨,对仗工整,气象雄伟,极富感染
【小题3】简析颔联中“来”字和“变”字的妙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本诗押韵的字有几个?(  )
A.3
B.4
C.5
D.6
【小题2】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小题3】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