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造访。首联中“朱门”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B.首联中“似”字用得精彩,李将军看似闲居,实则渴望建功立业。
C.颔联写出了李将军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D.颈联中的“野客”指李将军。“侍儿知礼数”与“野客任狂疏”对比鲜明。
【小题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塘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来。欧阳修曾作《有美堂记》,时人也纷纷吟诗作文题吟此堂。《有美堂暴雨》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初秋作,苏轼时官杭州通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突出了作者所处地势很高,因而所见的暴雨,与平地所见不同,为下文做铺垫。
B.颈联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金樽”指代西湖,这两句诗绘声状形,想象奇特。
C.尾联中诗人突发奇想:用泉水浇醒李白,让他看奇景,请他写出珠玉般的诗篇来。
D.全诗以雄奇的笔调、精妙的语言摹写了诗人在有美堂中所见到的暴雨急至的情景。
【小题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歌颔联。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 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②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小题1】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古称金陵)。
【小题2】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的古墓。
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小题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凝寒:严寒。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和松之“端正”相对照,突出了松的刚正不屈。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
【小题3】就诗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写一段鉴赏文字。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小题。

(甲)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乙)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毵毵(sa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 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小题1】我们在高中课本学过的与这两首诗属于同一题材的诗词名篇是:《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首句都写到了柳,甲诗为暗写,乙诗为明写。
B.两首诗都写到“酒半酣”,都写出了离别者于半醉半醒之间体味到的别情的无奈。
C.甲诗中写“亭亭画舸”,乙诗中写“柳毵毵”,都是借乐景写哀情。
D.甲诗第三句感伤哀愁,乙诗第三句却刚健有力,一洗伤感情绪,体现了唐人的豪放气度。
【小题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甲诗的第三、四句。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⑴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书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⑵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小题1】下列是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他在异乡依依为她(“东风”)送别,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额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强烈的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年岁己高,在政治上走投无路的绝望心理。
【小题2】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小题1】本诗中的“湖”应为(湖名)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笔力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的春景图。
【小题3】在题写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景物的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的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仙鹤的美的?请作简要分析。
(2)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结合全诗内容,概括最后一联所表达的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①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②能化俗,焉知李广③未封侯?

路经滟滪④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 ①李剑州,时任剑州刺史,有才能而未被重用。②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异闻。③李广,西汉名将,战功卓著却未能封侯。④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

【小题1】对本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君”指李剑州,他在剑州做了三年刺史。
B.引用李广喻指李剑州未被重用。
C.“路经”两句交代作者将赴荆南所经之地。
D.末句说作者到了荆南回望蜀中,怀念故人。
【小题2】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李剑州的政绩与政治待遇 。
B.后四句写自己意想中“将赴荆南”的情景。
C.“滟滪”、“一钓舟”、“沧浪”等词语,展示了一幅扁舟出峡图,表现了诗人不避风险的豪迈气概。
D.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自己,再由自己的离别之情折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起结转合自如。
【小题3】就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小题1】首联中的“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中“秋草”“寒林”等营造了_______的氛围。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