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咏贫士

(晋)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①,孤云独无依。暖暧②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③,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④。未夕复来归⑤。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②暧暧:目光昏暗的样子。③宿雾:夜间的雾气。④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作为贫士的诗人。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陶渊明归隐时只四十一岁。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五言律诗B.五言绝句C.五言古诗D.近体诗
【小题2】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以“孤云”自喻,与各有所托的“万族”形成对比。
B.中间四句用独鸟比况,表示与逐队群飞的“众鸟”的区别。
C.由“未夕复来归”可推知本诗当作于《归去来兮辞》之前。
D.量力而行,遵守大道,宁愿忍受饥寒,可见诗人志趣高洁。
【小题3】关于末句“已矣何所悲”有以下两种说法,请评析之。
(甲)世无“知音”,与前文“万”“众”“孤”的对比呼应。“何所悲”说明寓愤于中,悲不自胜。
(乙)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己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下文的“佩”,指佩玉。②嗣音:传音讯。 ③挑兮达兮,往来轻疾貌。④城阙,城正面夹门两旁的楼。
【小题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 “______”这部分多是民间歌谣,和屈原的__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诗经》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_文学传统的先河。从结构形式上看,它常采用___________的形式,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小题2】翻译划线的诗句。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小题3】请简要赏析本诗的主人公形象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小题1】这两首诗有很多相同点: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诗;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诗中的七言绝句。
【小题2】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理由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杜牧和王安石相比,谁的见解更深一层,为什么?(均用自己的话回答)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  遇[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此诗是张九齡遭贬荆州长史后所作,当时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此诗借用了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诗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终年常绿绘制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橘林图景。
B.三、四两句,写橘树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
C.五、六两句,写这些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
D.本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最后发出桃李难道不能供人乘凉的呼喊,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小题2】有人认为本诗是借橘树来写自己,那么诗人借橘树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
(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小题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冶城①
刘克庄②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沉重孤绝的历史感中。
B.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
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E. 作者登临冶城,思接千载,怀古伤今,总结兴亡教训,意在为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小题2】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及注释,完成额题。

关雎

《诗经国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窈窕(yǎotiǎo):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ú):配偶。⑤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⑦寤(wù):睡醒。寐(mè):睡着。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⑨悠:忧思的样子。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小题1】本诗选自《诗经·国风》,从艺术手法来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属于赋、比、兴中的“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诗中找出“流”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形象地描摹了___________的过程。
【小题4】下列对这首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和谐,也细腻地表现了情态。
B.本诗采用“重章叠句、回环推进”的方式,《诗经》中有大量这样的作品。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通过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心理。
D.本诗和《蒹葭》一样,表达了追求美好事物但无法获得的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咏贫士(其一)

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辉。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小题1】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小题2】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小题3】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答庞参军

陶渊明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中的“赏我趣”与第一联中的“相知”照应,表明陶渊明、庞参军二人志趣相投。
B.“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一联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同,指不与俗人交往。
C.前四联为本诗的第一部分;第一联以议论总起,第二三四联承上写诗人与庞参军的交往。
D.“幽居士”即“隐士”,据此可推知“无复东西缘”可以理解为“奔走求仕与自己无缘”。
【小题2】本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刘禹锡

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

旧学三冬今转富,曾伤六翻养初齐。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

(注)①旧学三冬: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说自己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方面足够用了。②碧鸡:传说中的神山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③蹑丹梯:指立边功回朝拜君王。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张衡《西京赋》有“青琐丹墀”之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的叠词“凄凄”既是送别时凄凉环境的写照,也寄寓了诗人的伤感情绪。
B.首联后句两个“西”字突出朋友目的地遥远,“更”字令人无限感叹,蕴含关切之意。
C.颔联写出了朋友的人生经历,既有对其饱学的称费,也有对其命运即将改变的劝慰。
D.颈联运用想象手法,写朋友到蜀地将见到神鸟与神山,诗作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
【小题2】诗中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