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字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小题3】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1)安史之乱后,唐宪宗时期曾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公元821年到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2)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3)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威猛的声势,“收”字凸现了东吴一败涂地的景象。
B.颔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炼地再现了西晋灭吴的历史。
C.颈联中依旧的山形、寒冷的江水等景物,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无限感慨。
D.尾联写天下一统大势中的故垒芦荻、萧瑟秋风,隐含了诗人对唐朝国运衰微的忧虑。
【小题3】本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B.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C.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兼有直抒胸臆, 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D.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诗人笔下的景色多彩纷呈,总体上描绘的是清幽的哀景。
【小题2】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悼室人(其六)

南朝·江淹

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

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

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

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

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

(注)①流黄:特指绢。②蜻:水生昆虫名。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妻子去世后室内尘芜日积的环境开篇,奠定了本诗清寂、凄凉的情感基调。
B.诗歌选取“流黄”“琴”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意象,表现妻子的勤劳之德、娴淑之性。
C.凉霭飘飘,天色幽阴,“蜻引”“蛾飞”,读之场景如在眼前,加重了诗人悼念之悲。
D.诗人抚今追昔,结尾以离别之心喻悼亡之情,无理而妙,哀婉动人,悲情色彩浓重。
【小题2】悼亡之作多通过个体意愿和严酷现实的冲突来寄托哀思,试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小题2】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出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中的“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中的“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意在宽慰勉励友人,也暗含微讽之意。
【小题2】本诗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来诸皇帝陵墓在洛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B.“千年计”与“一日回”形成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的自豪感和对敌军的轻蔑鄙视。
C.诗中王师获胜、金军败退、赦令颁布、使者朝祭的景象,都是属于正面描写的内容。
D.诗人将收复失地的功绩一面归于白发将军的壮举,面归于已故诸帝的仁义思德。
【小题2】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处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小题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明诗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大意。
【小题2】是哪些景物让诗人“野兴长”?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江边柳

(唐)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注)①鱼玄机,女,晚唐诗人。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此诗当作于鱼玄机被弃之后。
【小题1】两首诗都选择了“柳”这个意象,鱼玄机笔下的“柳”________,而雍诗营造了______的氛围。
【小题2】两位诗人在情感抒发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红衣落尽渚莲。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赵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
【小题2】上面两首是同题诗,但意境不同。
赵诗选景取其凄清,杜诗选景取其_____。(
A.生动B.高远C.朦胧)
赵诗属于_________,杜诗近于_______。(
D.工笔画E.写意画)
【小题3】赵嘏诗中的“静”和“愁”二字为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自选角度,对“静”和“愁”两字进行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