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小题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之情,情景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
C.闻道衡阳外,雁来独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
诗经·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①硕鼠:大老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②贯,侍奉。【小题1】《国风•魏风•硕鼠》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乞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
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 |
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 |
菊
[唐]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野人饷菊有感
[明] 张煌言②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③带雨斜。
(注)①瓦松:寄生在高屋瓦檐上的植物,“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②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③金心:菊的花朵。【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谷诗题为“菊”,虽通篇不着一个“菊”字,却每一句均不离菊花。 |
B.郑诗第三句的“满”字,形象表现出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绵绵不绝。 |
C.张诗第二句写居于乡野的百姓出于对诗人品格的敬佩,而赠予他菊花。 |
D.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托物言志,全诗既是写菊,又是写人。 |
少室雪晴送王宁
李颀
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注)①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②见:同“现”。③过景:落日余辉。④行人:指王宁。【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同的座座山峰,似与王宁分别。 |
B.三、四句“连”字,写岀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 |
C.五、六句写落日斜照山峰,说不清其奇妙;白云婀娜多姿,难以形容。 |
D.尾句写送别远望,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小题1】白居易,字 ,号香山居士。
【小题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小题3】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1)五盘岭:亦称七盘岭,位于梁州利州交界咽喉处。即今陕西宁强、甘肃成县与四川广元交界处,有石磴七盘而上,号称西秦第三关,诗中五盘亦指五盘岭。【小题1】请赏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一联。
【小题2】试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的运用。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小题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诗中的“五柳”是指__________(人名)。
【小题2】试结合“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小题2】下列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本诗中,微风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
B.本诗内容可概括为:诗人在傍晚时分独坐室内,盼望故人的到来,并为诗人拂去琴上的尘埃。 |
C.尾联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就像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样,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 |
D.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