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
B.“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
C.“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
D.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
A.“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
B.“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
C.“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
D.“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
船户
高翥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①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②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③付浮悠。
[注]①知识:相识的人。②占:预测。③生理:生计。【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 |
B.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 |
C.诗中写到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 |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1)。
[注](1)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 |
B.颈联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自己被贬沉沦,亲人探望,喜出望外,但仍感辛酸惭愧。 |
C.诗题着笔于“喜”,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映衬,使主旨更深化突出。 |
D.前两联和后两联一悲一喜,悲的是自身处境不佳,喜的是亲友来访,总体倾向统一于喜。 |
E.尾联直抒胸臆,平生我们就有情分,何況你是蔡家子弟呢?可以看出彼此间的真挚情意。 |
冬日晨兴寄乐天
刘禹锡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冬日”交待了本诗创作的时间,“寄”表明本诗属唱和之作。 |
B.首联以动写静,用“晓禽动”“残点声”衬托出了冬日早晨的宁静。 |
C.颔联写挑落“红烬”,暗示天已亮了,照应了题目中的“晨兴”。 |
D.尾联运用反问,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小题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苏诗开头说海棠泛着美艳的光彩,香气馥郁如云雾缭绕。 |
B.“空蒙月转廊”既是说空濛的月色映衬了海棠的美丽,也暗示时间在悄悄流逝。 |
C.“只恐夜深花睡去”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
D.白居易确定明天一准会风卷花落,所以说“明朝风起应吹尽”。 |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
C.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
D.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
纸 鸢
袁 枚
纸鸢风骨假稜嶒①,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崚嶒:指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小题1】袁诗中的“纸鸢”和曾诗中的“柳”倚仗的都是___________。
【小题2】对两首诗歌中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袁诗首句中的“假”是对“风骨”的否定。 |
B.袁诗第二句中的“自觉”二字饱含讽刺。 |
C.曾诗开篇的“乱条”已经透出感情倾向。 |
D.曾诗中的“飞花”“日月”隐含作者之喜。 |
宿赞公房①
杜甫
杖锡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注)①赞公:诗人旧友,原长安大云寺住持。乾元年同,因宰相房琯案被牵连,两人都被贬秦州,僧人先到,诗人后至,诗人在此与赞公偶遇。②杖锡:柱着锡杖。【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何来此”发问,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地见到老友时内心的惊讶。 |
B.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暗示了友人处境的凄凉,也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 |
C.尾联以“陇月”象征诗人和友人的团圆,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
D.诗歌借居所写友人,借友人说自己,达到友我统一、心境相通的程度 |
寄浙东韩乂评事①
[唐]杜牧
一笑五云溪②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鬓衰酒减欲谁泥,迹辱魂惭好自尤。
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广畔牢愁③。
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
(注释)①约会昌四年(844)作,时杜牧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任。评事:大理寺评事,从八品下。此当是韩乂为浙东幕吏时所挂的京官头衔。 ②五云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③畔牢愁:东汉扬雄所作辞赋篇名,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是回忆当年与韩乂在五云溪荡舟,第二句写两人分别已久,长达十年。 |
B.颈联说自己有好几回如庄子似的梦见蝴蝶,不知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是自己,以此写出对自己前途的迷茫;说自己的文章应是和扬雄一样,有着深广的“畔牢愁”。 |
C.末句直抒胸臆,向友人发出最真诚的邀请:我得不到你的通达语言的劝解,就永远都化不开心中的郁结之气。 |
D.全诗运用了比喻、夸张、虚实结合、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以追忆始,以再续友情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