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古诗及注释,完成额题。

关雎

《诗经国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窈窕(yǎotiǎo):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ú):配偶。⑤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⑦寤(wù):睡醒。寐(mè):睡着。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⑨悠:忧思的样子。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小题1】本诗选自《诗经·国风》,从艺术手法来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属于赋、比、兴中的“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诗中找出“流”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形象地描摹了___________的过程。
【小题4】下列对这首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和谐,也细腻地表现了情态。
B.本诗采用“重章叠句、回环推进”的方式,《诗经》中有大量这样的作品。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通过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心理。
D.本诗和《蒹葭》一样,表达了追求美好事物但无法获得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1 06: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汾沮洳
《诗经·国风·魏风》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汾:汾水。发源于山西管涔山,至河津县西南流入黄河。沮洳:音句入,水边低湿的地方。莫:音木,羊蹄菜。公路: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公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藚:音序,泽泻草。公族:管王公宗族之事的官吏。
【小题1】这是诗一般被理解为是一首女子赞美情人的诗,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体现出了男子的翩翩风度。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开头使用赋比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女子劳作的时间和空间变换。
B.女子不仅因勤劳男子的良好形象赞叹,更重要的是他和那些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
C.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虽然三章字句变化无多,但其诗意却层层递进。
D.全诗没有正面描写女子所思之人,但其形象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显得栩栩如生。
【小题3】《毛传》评这首诗是:“刺俭(讽刺节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 认为采菜男子应该也是位贵族青年。贵族哪里要自己亲自动手去采菜,为了节俭却失了身份。朱熹说:“刺俭不中礼之诗。言若此人者、美则美矣。然其俭啬褊急之态、殊不似贵人也。”赞扬了贵族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如此好青年。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施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拘束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彼知其将反于齐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小题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那样就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C.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