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 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鹁鸠:即斑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E. 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小题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

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中,“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吴州也是春草吐绿,“新”字写足了春回大地的那份清新与生机。
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身在吴州,却“感悟思归”,“怀故乡”,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及郦道元《三峡》结尾一段,都写到猿声,但所起的作用不同,请分别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小题1】晚唐诗人_____ (填写作者)也写过同题材的绝句,其中描写奢华生活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小题3】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①寻春马:暗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粗增大布惠生涯”写董传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生活贫穷,“惠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
B.“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C.颌联写董传不喜欢陪伴着老儒过清苦的“烹瓠叶”的日子,而想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D.尾联表达了自己对董传的宽慰,他相信董传有朝一日必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为世人所夸躍。
【小题2】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婚车”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径

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悲秋诗文非常之多,可本诗却借秋径赞美了秋天的清静和活力。
B.诗人对秋径深处和峰顶下的层层岩洞,足可隐居的遐想,加深了意境。
C.本诗由小及大、由细到粗地描写了大自然可爱的生物,语言颇见匠心。
D.诗中“静极忽归僧”,与王维的《鸟鸣涧》描写环境,用了相同的技巧。
【小题2】诗的首联写“闲行意有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②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③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④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
B.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
D.“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小题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隽永
B.豪放洒脱
C.简洁明快
D.深沉哀婉
【小题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1】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
C.颈联“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楼①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尊前。

几番画角②催红日,无事沧洲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后文的“铁瓮”即指镇江城。②画角:古管乐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因外加彩绘,故名。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之,以警昏晓。③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称隐士的居处。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铁瓮城写到望海楼,一个“飞”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楼的高耸和凌空飞腾之势,富有动感。
B.颈联两句对比鲜明,蕴含色彩、远近、事物趋向等方面的对比,构成一幅完整而富有情趣的画面。
C.尾联以“忽忆”领起,由景及情,诗人由眼前的春风秋月之美景想到往日的赏心乐事,不禁茫然失落。
D.诗人立足“望海楼”,从仰视、俯瞰、远望等角度着笔,绘成多幅美好图画,也投射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小题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小题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