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渊明

结声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结声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小题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馆

王建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小题1】诗人笔下的夜市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小题2】“客亭临小市”明确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和他要描绘的对象,在全篇中起着点题的作用。诗人为什么不把它安排在开头而特意放在第三句?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小题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小题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小题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渊明携酒图①

[宋]梁栋

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苦恨无酒钱,闲却持杯手。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试问刘寄奴②,还识此人不?

注:①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梁栋(1242—1305),湘州(今湖南长沙)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先归武林(杭州别称,以武林山得名)闲居,后又隐居在大茅山中。②寄奴:南朝宋高祖刘裕的乳名。陶潜曾与刘裕同官晋朝。刘裕代晋称帝后,陶潜耻事二姓,作品只称甲子,不用刘宋年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绘画只能表现一刹那的景象和意态,而本诗从“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这一颇富想象的片段生发开来,不是工笔,而是写意,意在传神。
B.“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两句,写出了陶渊明“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高洁志趣。
C.“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两句中,一个“惜”字,既写陶渊明无共酌之人,也写诗人自己的的孤寂感。
D.此诗基调闲适恬淡,诗人借赞美陶渊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
(2)简析“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哪两句?
(3)这首诗最后两句诗以诘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②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又名辛爽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湖山”二宇总领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 》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
C.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小题2】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2)杜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小题2】上阕末句“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小题3】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其二)

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小题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小题1】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析。
【小题2】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