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曲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地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 |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小题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
C.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
D.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B.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
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D.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尘。
[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行为不合时宜。 |
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 |
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 |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环境对比,“松”与“桃李”的际遇对比。 |
采桑子•画楼钟动君休唱
欧阳修①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②?
(注)①欧阳修因革新派遭受旧派打击,为革新派上书分辩,因而被贬。②谢公:《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少年即有名声,年逾四十复出任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楼钟动”给人以欢娱的感觉,但“君休唱”又使情感发生了逆转。 |
B.“往事无踪”“聚散匆匆”是说“君休唱”的原因,令人顿生沧桑之感。 |
C.“绿鬓”指黑发,去年的“绿鬓”与今年的满头白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D.“明月清风”转而写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下文无人忆谢公的悲哀。 |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②病来,病愈之后。③黄华,菊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次句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
B.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
D.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小题1】对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快乐的情绪,也为其后的抒情蓄势。 |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涌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美丽的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
寒食①日题杜鹃花
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叹灵鹫寺山榴②
李群玉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注)①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禁烟火,只吃冷食。②山榴:杜鹃花。【小题1】两首诗都描写了杜鹃花开时□、□的特点。
【小题2】简要分析两首诗抒情方法的异同。
木棉花歌
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小题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描绘了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
B.三、四句化用“尧时十日”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地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威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
D.诗的前八句由近及远,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虚实相生,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家来贵门(辞别) 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 |
B.久久莫相忘(互相) 供养卒大恩(尽) |
C.伶俜萦苦辛(孤单的样子) 人贱物亦鄙(目光短浅) |
D.箱帘六七十(同“奁”) 留待作遗施(赠送) |
A.逼迫兼弟兄 | B.其日牛马嘶 | C.我有亲父母 | D.于今无会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