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渊明携酒图①

[宋]梁栋

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苦恨无酒钱,闲却持杯手。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试问刘寄奴②,还识此人不?

注:①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梁栋(1242—1305),湘州(今湖南长沙)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先归武林(杭州别称,以武林山得名)闲居,后又隐居在大茅山中。②寄奴:南朝宋高祖刘裕的乳名。陶潜曾与刘裕同官晋朝。刘裕代晋称帝后,陶潜耻事二姓,作品只称甲子,不用刘宋年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绘画只能表现一刹那的景象和意态,而本诗从“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这一颇富想象的片段生发开来,不是工笔,而是写意,意在传神。
B.“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两句,写出了陶渊明“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高洁志趣。
C.“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两句中,一个“惜”字,既写陶渊明无共酌之人,也写诗人自己的的孤寂感。
D.此诗基调闲适恬淡,诗人借赞美陶渊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
(2)简析“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哪两句?
(3)这首诗最后两句诗以诘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04 11:0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当涂采石①,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②按③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④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云:“《临终歌》而。”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
(文言知识)

“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籍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俯:__________;②修:__________;③亦:____________;
④赋:__________;⑤卒:__________;⑥盖: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小题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
①很 ②真的 ③尚 ④恐怕
【小题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①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B.上片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貌,而“画楼森耸凌云渚”则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入云、俯瞰沙渚的气势。
C.“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D.“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倍感惆怅。
E. “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小题2】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刘过:南宋词人,曾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策略,未被采纳而漂泊江湖。②弹铗:铗,剑把。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时,未受孟尝君重视,他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③菱花:镜子。④《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⑤《世说新语·简傲》载,阮籍在大将军司马昭的宴会上“箕踞啸歌,酣放自若”。⑥杜陵风月手:指杜甫。杜甫曾有《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三句由事起兴,间接点题,写“西来”情景,关键在于“风雨”二字。
B.作者梦寻之“秋”,其意当不仅指秋之季节,更指沦陷的北方大好山河。
C.六至九句写纵鸿雁可传信,但无处可落;而自己漂泊于异乡,韶华空逝。
D.下片由现在转入回忆,词人当年曾慷慨悲歌,纵情豪饮,常常挑灯看剑。
E. 最后四句由感慨国事转入慨叹个人身世,点出写此词以泄愁苦、慰羁旅。
【小题2】本词几次引用典故,包含了怎样丰富的内容?请结合诗句的内容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