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拟行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以自然现象起兴,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迥异,质朴的诗句中隐含了诗人的平和与淡然。 |
B.《夜归鹿门歌》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夜归鹿门山,在这两种归途的对比中,表露了诗人隐逸自得的志趣。 |
C.《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生动形象地写了洞庭湖水将吴楚两地一分为二,日月星辰昼夜在湖水之上浮动的雄伟壮丽气象。 |
D.《苏幕遮》中“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从故乡友人的角度落笔,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入心。
响過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袁枚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于作此诗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秋夜”本已凄冷,而所访者又是“秋士”,即暮年不遇者,暗含诗人的失意落寞。
B.颈联两句都是虚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嘹亮的笛声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展现了借园主人吹笛技巧十分高超。
C.尾联照应首句,写诗人与“秋士”相逢,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四周显得格外宁静,衣襟被清露沾湿而不觉。
D.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小题2】请简要赏析“半天凉月色,一笛酒入心”的妙处。
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教千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一“孤”字表现了松树孤独无依的形象。 |
B.诗中“清风”烘托了松树的苍劲,为下文蓄势。 |
C.“阴生古苔绿”突出了松树的高大和年岁长久。 |
D.“色染秋烟碧”描写了松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
早春寄怀
李建勋(唐)
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注)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ー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
B.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
C.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
D.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
长安春望
卢纶①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
塞 上
寇 准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
征人临迥碛①,归雁别沧州。
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②。
[注]①碛(qì):指沙漠。②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定远侯。【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写春到人间,边塞雪停;“方”字突出边塞下雪持续时间之长。 |
B.颈联写征人临边、归雁北飞,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 |
C.诗人通过对春天塞雪、冰河、迥碛等的描写,突出了边地的荒凉、严寒。 |
D.全诗结构严谨,描写客观,景象阔远,气势雄浑,语言质朴,情感沉郁。 |
牧童词①
张 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注]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
B.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
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 |
D.汉上旧居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
雨
陈与义①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惜无陶谢②手,尽力破忧端。
(注)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意为晚春。 |
B.“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 |
C.“万里”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诗人凭栏远眺视野之开阔,侧面表现出雨后空气清新。 |
D.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 |
村居初夏[注]
陆游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
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
(注释)陆游时年67岁,罢归故里。【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有感而发。日月飞转催人老,诗人在晚年禁不住感慨万千而开酒释怀。 |
B.颔联描绘丰收景象。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卷,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 |
C.颈联勾勒劳动者形象。吃粗陋饭食、穿短布麻衣而自得其乐的农人形象呼之欲出。 |
D.整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劳动情景,画面清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形象可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