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小题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27 10:4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淹。铜川府君,讳隆,文中子之父也。开皇九年江东平。铜川府君叹曰:“王道无叙,天下何为而一乎?”文中子侍侧十岁矣,有愧色日夏、殷以下数百年,四海常一统也。魏、晋以下数百年,九州无定主也。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一彼一此,何常之有?夫子之叹,盖忧皇纲不振,生人劳聚敛而天下将乱乎?”铜川府君异

开皇十八年,铜川府君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子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铜川府君曰:“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在三之义,师居一焉,道丧已来,斯废久矣,然何常之有?小子勉之,翔而后集。”文中子于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会稽夏碘,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解衣六岁,其精志如此。

仁寿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坐太极殿召见,因奏《太平策》小有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恢恢乎运天下于指掌矣。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归。帝闻再征之,不至。四年,帝崩。

大业元年,一征又不至,辞以疾。谓所亲曰:“道之不行,欲安之乎?退志其道而已。”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门人自远而至。如往来受业,不可胜数,盖千余人。隋季,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雍雍如也。

大业十三年,江都难作。子有疾,召薛收,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之命曰:归休乎?殆夫子召我也。何必永厥龄?吾不起矣。”寝疾七日而终。门弟子数百人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已来,未之有也。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请谥曰文中子。”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取材于《中说·文中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铜川府君居 宴:安闲
B.今验古     稽:计较
C.九年而六经大就:完成
D.夫子召我也 殆:大概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人劳聚敛而天下将乱乎 学《诗》会稽夏瑛
B.铜川府君异   文中子知谋不用也
C.不解衣六岁   如往来受业,不可胜数
D.作《东征之歌》归 帝闻再征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道无叙,天下何为而一乎
王道仁政还没有推行,隋朝为何能统一天下呢
B.道丧已来,斯废久矣,然何常之有
道义不被尊奉以来,这种风尚也被废弃很久了,然而局势不会恒定不变啊
C.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
我与先生相见恨晚哪,上天是要赐给我一条生路啊
D.道之不行,欲安之乎
王道得不到推行,就想天下安定太平吗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②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子年纪轻轻就见识不凡,能从父亲的叹息中解读其心思。
B.文中子广泛拜师,发奋求学,以至于忙碌得来不及换装休息。
C.文中子从朝廷公卿对自己的态度预感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渺茫。
D.文中子退而编撰先秦六经,广收门人弟子,终成为一代宗师。
【小题6】“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已来,未之有也”,王通的学生认为王通是自孔子以来学问道德最完美的人,请根据文意,概述王通的弟子认为王通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依据有哪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点,字子晰,年十一,居父母忧,几至灭性。及长,感家祸,欲绝昏宦,尚之①强为娶琅邪王氏。礼毕,将亲迎,点累涕泣,求执本志,遂得罢。点明目秀眉,容貌方雅,真素通美,不以门户自矜。博通群书,善谈论。点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邀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琪踞公卿,敬下。或乘柴车,蹑草靥,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故世论以点为孝隐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称重其通,号日“游侠处士”。

泰始末,征为太子洗马。齐初,累征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并不就。园有卞忠贞冢,点植花于冢侧,每饮必举酒酹之。招携胜侣,清言赋咏,优游自得。性通脱好施,远近致遗,一无所逆,随复散焉。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点雅有人伦鉴,多所甄拔。知吴兴丘迟于幼童,称济阳江淹于寒素,悉如其言。哀乐过人。尝行逢葬者,叹日:“此哭者之怀,岂可思邪。”于是悲恸不能禁。

梁武帝与点有旧。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点以巾褐引入华林园,帝赠诗酒,恩礼如旧,仍下诏征为侍中。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辞疾,不起。复下诏详加资给,并出在所,日费所须,太官别给。天监二年卒,诏给第一品材一具,丧事所须,内监经理。

(节选自《南史·何点传》)

(注)尚之即何尚之,何点祖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B.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C.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D.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父母忧是居父母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居忧也可指遭遇亲人离世。
B.亲迎,指“迎亲”,是古时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古代汉族婚娴礼仪六礼之一。
C.琪踞,即“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简称箕或踞。这是一种轻慢的姿态。
D.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年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歌颂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点容貌方雅,博学善谈。他眼明眉秀,容貌方正文雅,真率自然,豁达友善,不因门户高贵自夸;博览群书,善于谈论,与公卿高谈阔论。
B.何点无所拘束,从容悠游。他性格爽直,不插簪系带,有时乘着柴车,穿着草鞋,随心漫游,酒醉而归;招聚好友,赋诗吟咏,悠闲自得。
C.何点好为隐士,无意仕进。很多士大夫仰慕追随他,人们称赞和重视他的博通,称他为“游侠处士”;宋、齐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没有就任。
D.何点善于鉴才,哀乐过人。无论是年幼的丘迟还是低微的江淹,都曾得到他的赏识;他曾经路遇丧葬,想到哭者的悲伤,也不禁悲痛大哭。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
(2)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辞疾,不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侠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拿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B.所拿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C.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D.所拿官物/多有費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及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成年以后才能取字。
B.忧,《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丧,守丧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
C.除,除去旧职授新职。除的本义为宫殿前的合阶。而阶梯一级一级改变,故可用来表示改变原有的官职,授予新的官职。
D.溢,本义是推古代瘟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义色彩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讳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某前程,惧遭罪责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毎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越是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 时,又敦促奸史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小题4】把下对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