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小题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27 10:4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彫武,中山北平人也,家世寒微。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遍通“五经”,尤明“三传”。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诸儒服其强辩。齐神武召入霸府,令与诸子讲说。乾明初,累迁平原太守,赃贿失官。武成即位,以旧恩,除通直散骑常侍。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及帝侍讲马敬德卒,入授经书。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元殿,共读《春秋》。加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

以景仁宗室,自托于其亲何洪珍,公私之事,彫武常为其指南。与张景仁号二张博士。时穆提婆、韩长鸾与洪珍同侍帷幄,知彫武为洪珍谋主,忌恶之。寻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彫武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议论无所回避,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数讥切宠要,献替帷扆,帝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彫武便以澄清为己任,意气甚高。尝在朝堂谓郑子信曰:“向入省中,见贤家唐令处分,极无所以。若作数行兵帐,彫武不如邕;若致主尧、舜,身居稷、契,则邕不如我。”

长鸾等图之。及与侍中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谏幸晋阳,为长鸾所谮,诛。临刑,帝使段孝言诘之。彫武曰:“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语其政道,令听览之间,无所拥蔽,则臣虽死,犹生之年。”因歔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

子德冲等徙北边。南安王思好之反,德冲及弟德揭俱死。德冲聪敏好学,以帝师之子,早见旌擢,位中书舍人。其父之戮,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

(《北史·张彫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赃贿失官 坐:因为
B.入授经书 乃:于是
C.寻侍中 除:免官
D.长鸾等图之   阴:暗中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彫武出身贫贱,读书勤奋而有成效,他通晓“五经”和“三传”,很多读书人都佩服他强大的论辩能力。
B.张彫武自托于他的亲戚何洪珍,不论公事私事,张彫武常常为他出谋划策。穆提婆、韩长鸾知道此事后,妒忌讨厌他。
C.张彫武认为自己出身微贱,蒙受皇恩而做了大臣,就应该报效朝廷。他在朝堂上议论得失,不加回避,多次抨击权贵。
D.张彫武被杀,他的儿子德冲和德揭一并在殿廷被捉,亲眼看见冤枉无罪而被施以刑戮,昏死在地上,很久才苏醒过来。
【小题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歔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思
(唐)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③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④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⑤元戎,犹主将;⑥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⑦返旆:犹班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一位妻子在春日对出征的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C.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意为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贺曰:“姑臧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臣祖父旧人。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帝曰:“善。”乃遣贺招慰,下三万余人。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以功进爵西平公。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窃惟圣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所不及。臣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官。”帝纳之。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曰:“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今强寇游魂于北,狡贼负险于南,其在疆场,犹须戍防。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帝喜纳之,已后当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太和元年二月,疗疾于温汤。孝文、文明太后遣使屡问消息,太医视疾。患笃,还于京师。三年,薨,日宣王。

(选自《北史·源贺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徒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B.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C.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联临天下/
D.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用作敬辞,表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文中“先圣”指已去世的君王。
B.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是“十恶”之一。
C.乞骸骨: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谧:特指皇帝、大臣死后被朝廷依据生前功绩、品德评定的称号,如“宣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贺仪表堂堂,声名远扬。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翱,太武帝向来听说他的大名,见面后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封他为西平候,并且赐姓为源。
B.源贺能征善战,功勋卓著。跟随太武帝征战讨伐,因战功受封赏。攻打姑臧时,源贺招降鲜卑部族三万多人,解除其外援,得以集中兵力攻城。
C.源贺宽厚仁慈,建言献策。源贺上奏请求对罪犯的十三岁以下孩子不予惩罚。请求酌情处理死刑罪犯,免除部分人的死罪,让他们去戍守边境。
D.源贺有威望,受朝廷敬重。源贺退休后,朝廷有重大决策,皇上都派人征询他的意见。生病后,朝廷多次派遣使臣询问病情,命太医给他治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
(2)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