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小题1】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小题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1】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紧扣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及客中过节的事件,暗含了“思家”之意。
B.第二句具体描写过节情景,“抱膝”“影伴身”突出孤寂,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C.三、四两句回忆自己与家里人团聚的画面,家人在说着客居在外的远行之人。
D.本诗写诗人的思家之情,真挚动人,语言质朴率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小题2】下列对第二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把对方思念自己和自己思念对方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
B.第二句,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融情于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诗人的愁思涨满怀。
C.三四两句,“何当”(何时能)这个词从“君问”而来,“共剪”“却话”是由眼前的孤独激发出的对未来团聚欢乐的憧憬,以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别离之苦。
D.本诗语言华美秾丽,构思缜密,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全诗情致深蕴,有一种缠绵顿挫之美。
【小题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并指出这样写的妙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登楼》,完成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写作此诗时,杜甫客居蜀地,唐代宗李豫重用宦官,朝廷内忧外患,日益衰败。②后主:指蜀汉刘禅,他宠信宦官,致使蜀汉灭亡。③《梁甫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躬耕陇亩,喜欢诵读这首乐府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登上高楼,繁花触目,黯然心伤。
B.颔联描述锦江流水挟着春色奔来天地之间,古今世势像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诗人明言大唐气运久远,告诫寇盗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写诗人想到后主学诸葛亮吟诵《梁甫吟》并被后人祭祀之事,不禁感慨万分。
【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先用正衬手法写花伤客心,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
B.本诗工于炼字,如第五句的“终”,有“终于”“始终”等意,含庆幸、祝愿等情感。
C.全诗写诗人登楼俯仰远眺,并联想到古今变化,使时空交织,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D.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沉郁顿挫。
【小题3】本诗的尾联用典故来抒情表意,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东汉·曹操《短歌行》)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宋·李清照《声声慢》)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4】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具体诗句阐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船。《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庄子·天运》中说,轩辕(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成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写了景,也写了人。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天空晴朗,剩下的夜路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内心当中的惊喜。
B.领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诗人表明了自己在政治上原本就是清白的,不需要其他人来澄清。
C.颈联“鲁叟乘桴”是诗人借用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被贬遇赦之后的释然,但他并不想像孔子那样闲散江湖,退出政坛。
D.全诗巧妙地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明朗开阔,情感深沉,蕴含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离骚(节选)》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A.前八句是说自己有高贵的出身、降生的奇瑞和美好的名字。
B.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的“骚体诗”,产生了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是抒情主人公对自我的劝勉。
D.始终表现出自我价值的发现的担当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大慈寺

清 范光阳

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

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

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迎人亦世情。

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

(注)衲:僧衣,借指僧人。
【小题1】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的“意”的理解。
【小题2】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别睢阳故人
张谓
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乡。
城池经战阵,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
有书无寄处,相送一沾裳。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从小客居游历梁地,由于时间很长,作者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故乡了。
B.颔联写作者居住的地方由于经历了长年战乱,城池破败,过去的人和事已然不在。
C.颈联写夏日经雨桑条焕发了新绿,在秋风中麦子已成熟,体现了时序光阴的更替。
D.尾联写作者有家书不知道寄到哪里去,主要是因为朋友要走,自己无人可以托付。
【小题2】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李嘉祐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B.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C.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D.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与《书愤》在歌颂诸葛亮、抒发个人感情方面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节选)

岑参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亚相:封常清以节度使之职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代地位仅次于宰相,故称其为“亚相”。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出征场面,上将手执旄节,战鼓雷动,三军齐呼,渲染出军队浩大的声威。
B.五六句用对比手法写敌众我寡,敌军来势汹汹,如黑云压城,我军战败,伤亡惨重。
C.七八句写天气奇寒,表现了环境的艰苦,衬托出将士奋不顾身为国纾难的英雄气概。
D.本诗用雄健的笔触,描绘出宏伟壮阔的图景,充满浓郁的边塞气息和浪漫主义激情。
【小题2】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