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
B.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
C.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
D.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
临江仙,送王缄①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注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此时苏轼被贬到杭州,王缄从家乡来看望苏轼,此时距王弗去世已经十年。本词从题材上看属____诗。从全词上看,同中抒发的感情极为复杂,有悼亡的悲痛之情,有之情,有____之情,有____之情。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①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①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好彼此衬映。 |
B.次句承接自然,全不着力,紧扣上句。“散步”与“秋夜”相照应,“凉天”与“怀君”相吻合。 |
C.第三句明写景,暗写人。松子落曜山幽,唯有未眠人能感知。写景一衬,末句便有了情味。 |
D.整首诗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淡淡着墨,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 |
送邢桂州①
王维
饶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杨龄。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②,应逐使臣星③。
送人游塞
王建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注释)①邢桂州:指邢济,作者友人。②“明珠归合浦”:典出《后汉书》,大意是:原来的官员贪婪,明珠就迁徙到交趾,孟尝到官后,革易前赭,离开的明珠就都回归了。③使臣星:用了《后汉书》的典故,这里用来指邢济。【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邢桂州》先写送别的热烈场景,然后“下”字写出友人乘风泛波,远去洞庭湖的情景。 |
B.《送邢桂州》颔联中暗红的色调与浩渺的湖海、扬帆的航船构成一幅宏阔壮美的画面。 |
C.《送人游塞》起笔诗人借雨丝,创设了一种凄迷、朦胧的意境,并以此来衬托离愁别绪。 |
D.《送人游塞》颔联写了与朋友分别的地点,以及朋友即将赴往的地方,照应了诗的题目。 |
宿兰溪激水驿前三首(其一)
杨万里
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
一眉画天月,万乘种江星。
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
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作者用一个“白”、一个“青”写出了秋夜这一特定时令下的水、山给人的清冷、孤寂的感受。 |
B.小酌居然醉,作者用“居然”一词,写出了醉的出人意料,也暗含了优美景色使诗人沉醉之意。 |
C.诗的尾联,作者以一个穿透窗棂的少年读书声做结尾,使诗歌有动有静,意境更丰富深远。 |
D.整首诗歌写景极尽奇妙,语言通俗浅近、自然活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极具其“诚斋体”特征。 |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A.诗成珠玉在挥毫 朝罢香烟携满袖 |
B.朝罢香烟携满袖 珠玉成诗在挥毫 |
C.朝罢香烟携满袖 诗成珠玉在挥毫 |
D.珠玉成诗在挥毫 朝罢香烟携满袖 |
天津桥①春望
(晚唐)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②花。
(注)①天津桥:是洛水上的一座浮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②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诗一、二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②。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②广德年间,吐蕃入侵,一度占领长安。【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把长安政局比喻成棋局,写时局动荡,政权争夺,比喻贴切而形象。 |
B.颔联、颈联写的都是在夔州“闻道”的国事,具体写了“似弈棋”的内容。 |
C.颈联写的是虽战事频繁,但“关山金鼓震”,说明军中士气高昂,将士决心要歼灭来犯之敌。 |
D.“鱼龙寂寞秋江冷”句,借景抒情,清冷秋江也暗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及处境。 |
离 亭 燕
张 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词篇从近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 |
B.上片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
C.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下片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亡国之痛。 |
D.下片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
E.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