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释)①嘉峪关: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

唐 ·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晚望》描写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
B.《金陵晚望》采用拟人、反衬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金陵古城的景象并抒发唐朝因衰败而伤心之情。
C.《金陵图》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一个例证“六朝金陵图”,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
D.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不仅创作背景相同,而且取材也相同;从创作时间上看,高诗应早于韦诗。
【小题2】这两首诗抒发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可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唐)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小题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小题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呜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甚至颓放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杈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2)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①(节选)

杜甫

障子松林静香买,凭轩忽若无丹青。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

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腰同,偶坐似是商山翁②。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注释:①尊师:对道士的尊称。障:通“幛”,即画幛,有似于画屏的装饰品。本诗作于乾元元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商山翁:“商山四皓”,秦末汉初的隐士,汉惠帝靠他们辅佐而帝位稳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直接描写诗人看画障时的感受,画障中的松林宁静幽深如同真的一样。
B.第四句诗中,“虬龙形”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了松树枝干虬曲缠绕的形貌特征。
C.五至八句由绘景转入抒情,诗人由赏画而引发审美感悟,体会到了画师的良苦匠心。
D.九、十两句巧妙化用“商山四皓”的典故,体现“杜诗”反映时事的“诗史”特征。
【小题2】这首题画诗所题的画障中有哪些主要内容?诗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 “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小题2】(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挽李左藏

许月卿

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丘。

月落锡林烟雾冷,松风无籁自飕飕。

(注)①筮仕:初次做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左藏少年时代就性情豪放气度不同凡响,壮年时喜欢游历天下,颇有大丈夫气概。
B.李左藏清高自持,他初次出仕感觉不如意,于是退归林下,读书度日直到生命终结。
C.作者评价时“不虚美、不隐恶”,赞美李左藏的诗词成就,也遗憾他懈怠于音乐研究。
D.诗歌选取典型事迹凸显逝者的志趣品格,沉郁悲壮的笔调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挽之情。
【小题2】诗歌最后一联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林酒家小楼

陆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

(注)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②遒:尽。③小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生动形象。
B.“缓辔”的意思是骑马缓行,作者虽奔赴抗金的前线,但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
C.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D.“宿酲”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除。
E.尾联以“记取”来表明作者对逗留半日的柳林酒家小楼的好感和离开时的不舍,又巧妙点题。
【小题2】请简析颈联“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 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赖”即无聊赖,“欹”通“倚”,诗人倚石默念,情难自已,诗心澎湃。
B.心头蕴秀,临霜对菊,下笔成诗,口齿噙香,对月吟咏,人、菊、诗皆香。
C.素,有色白之意,“素怨”即“秋怨”,与“秋心”互文。此联为全诗中心。
D.评章:吟咏。诗人认为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
【小题2】黛玉借咏菊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