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大慈寺

清 范光阳

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

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

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迎人亦世情。

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

(注)衲:僧衣,借指僧人。
【小题1】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的“意”的理解。
【小题2】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04 08:5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B.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C.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D.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屦以为食   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   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郁     湮:堵塞
D.岁大饥 直:一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大慧寺记

刘大櫆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选自清代刘大櫆《海峰先生文集》)

(注)①浮屠:指僧人。②李东阳:明朝诗人,至吏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视平地数仞 殆:大概
B.自公辅以上有当世者为文 名:名望
C.寺后积土成 阜:小山
D.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  舆致:车载而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其内又必请中朝之贵人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B.此孔子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夫晋,何厌
C.为人臣患得患失   东犬西吠,客逾庖
D.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慧寺位于宛平香山的畏吾村,被本地人称为“大佛寺”,是明正德年间皇帝督促司礼太监张雄建造的。
B.大慧寺的西面,有许多墓冢,高大雄伟,石人石兽传立在坟前,大都是司礼太监张雄族亲的坟墓。
C.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通过明大学士李东阳被太监所挟撰写碑文一事,来讥讽官场上的患得患失,阿附权势。
D.文章后两段,作者分析了中朝贵人与宦寺之间互相依附的关系,指出为人臣者低首下气的原因,笔力遒劲。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2)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
【小题5】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