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小题1】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
B.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
C.“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喜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
D.“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
山居
方岳
春溪革湖漱山瓢,归卧藤阴藓径遥。
云气酿成巫峡雨,松声寒似浙江潮。
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
却喜庾郎①贫到骨,韭畦时一摘烟苗。
注:庾郎,指庾杲之,南朝齐人,任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韮菹、生韮杂菜。【小题1】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中“喜”的原因。
怀钟陵①旧游
杜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②蛮鼓殷晴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③栋梁材。
连巴控越知何有?珠翠沉檀处处堆。
注:①钟陵,今南昌。②柘枝:柘枝舞的简称。③高悬一榻:东汉陈善为太守,重徐稚才,平常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小题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中所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颈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土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 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洒落”不受拘束。【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古”,只有遗址,所以说“野旷”城在江边,所以说“江深”。 |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③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县西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
除夕对酒赠少章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② 未空:事业没有落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夜本是欢聚之时,但自己却无所依托,漂泊无依。 |
B.第二句诗,将客人与自己作对比,意在表达对客人的极度羡慕之情。 |
C.诗人现实中忧患半生,只得在梦中寻求理想和慰藉,一实一虚,耐人寻味。 |
D.诗人身形衰弱,他因愁苦而白了短发,酒后衰颜才显红晕。 |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香严闲禅师,当时香严寺的一位高僧;李忱(公元810-859),即唐宣宗。唐宣宗曾经处境艰难,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相联成篇。【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写出了瀑布在其形成过程中的曲折艰辛,表达了香严闲禅师对生活艰辛的感叹。 |
B.近看巨大的瀑布,跳珠倒溅,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此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 |
C.前两句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 |
D.后两句“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极其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
惜 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煞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随着坠落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推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
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
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题甘泉书院
陈与义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略容摩诘①借,桂枝应待小山②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注)摩诘:唐诗人王维,字摩诘。小山:汉淮南王刘安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賦,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小雅》。③周生:指东晋儒生周续之。周续之等人曾在极差的环境里讲解和校勘《礼记》。【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甘泉坊里树木投下黑色的影子,营造了凄清幽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 |
B.颔联意为书院中多是像王维这样的文人,他们纷纷用优美的辞赋描写美好的事物。 |
C.“兵横”“纷若”表现了当时兵荒马乱会状况,与下句静穆的学院环境形成对比。 |
D.诗歌由书院情形的描述转而联系社会现实,最后议论、抒情作结,层次分明。 |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