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小题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少年行四首

令狐楚

其一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事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其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①边州:靠近边境的州邑。泛指边境地区。②骣(chǎn)骑:骑马时,马不加鞍辔。③河湟地:指河西、陇右之地。这一带当时被吐蕃侵占。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前两句描述诗人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后两句描述暮年的状况与心境。
B.“数雁行”含蓄深刻,意在言外,既悲叹年老力衰,又愤恨长久戍边、不得回还。
C.第二首诗首句为静态特写,次句为动态描绘,一动一静,组合成一幅少年出征图。
D.第二首诗将情景描绘与抒情议论有机融合在一起,形象鲜明,气格刚健,语短情长。
【小题2】后人评论令狐楚的这组诗“宏毅阔远”。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小题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D.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王诗用枣花、桑叶与牡丹进行对比,袁诗中苔花与牡丹形成对比。
【小题2】这两首咏物诗各自借所咏之物表达了什么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开创基业的历代君王与其子孙不同情况的对比,指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
B.颔联承上议论,表达的意思与欧阳修《伶官传序》冲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有相同之处。
C.“东府”是东晋时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颈联实写虚写相结合,表达对荒淫逸乐以致亡国的无限感慨。
D.尾联用典,意思是作者对千百年来的兴亡更替无能为力,只得借酒浇愁,表现了作者无尽的愤恨与悲慨。
【小题2】后人评价王安石“冷峻严苛,诗如其人”,请结合本诗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北行别人

(宋)谢枋得①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

天下岂无龚胜②洁,人间不独伯夷③清。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南八④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注)①谢枋得:南宋遗民,宋亡,交易姓名隐居闽中。后来为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祜强迫北上,至元都燕京,不食而卒。这首诗就写在北上前夕。②龚胜:王莽篡汉,龚胜不授官,绝食十四日而卒。③伯夷:商亡,伯夷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④南八:南霁云,安史叛军破城被俘,不降而被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将自己比作为雪中松柏,不改青翠之色,此次北行的目的就是要扶植“纲常”。
B.颈联“生堪舍”“死甚轻”,诗人在认真权衡了生死礼义之后,做出了明确的回答,直言此行的意义。
C.末句用“皇天上帝眼分明”作结,意为自己虽将被迫北上,但精神气节皇天可鉴,赤胆忠心对天可表。
D.这首诗结构处理很独特,开头铺陈,结尾比兴,避免了全诗仅用一种手法可能产生的枯燥之弊。
【小题2】本诗颔联表情达意颇具艺术性,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

(唐)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小题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小题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小题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汉水伤稼

(唐)许浑

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

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钓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残霞成绮月悬弓”一句将霞比罗绮,月比弯弓,呈现的是一幅美丽的夜晚画面。
B.三四句写夜间秋风大作,水灾骤至,“浮天水”三字写出了江村顿成泽国的境况。
C.第五、六两句描述的内容,与李绅《悯农》展示的境况基本相同,情感也很相近。
D.全诗从登楼四望落笔,由所见写至所思,情感起伏跌宕,委婉曲折,却脉络清晰。
【小题2】简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颔联选取白云、春草、静渚、闲门等意象,动中有静,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本诗结尾处的“相对亦忘言”写出了和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意趣。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渔家傲·寄仲高

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③仲高:陆升之(1113-1174),字仲高,陆游的堂兄。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小题1】下列对以上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二、三联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
B.两首诗歌数量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
C.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
D.两首诗歌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题落花风”,诗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写情感。
【小题2】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