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驿舍①
陆 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①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无一字明说“情”,但诗中的景物、典故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诗人的心迹,时代的风雨,都涵蕴其中。 |
B.颔联用鲲化鹏飞翔九万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两个典故,着力渲染神幻色彩,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
C.颈联诗人以“绕庭数竹”“解带量松”的动作写出岁月如流,竹增松长,间接抒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
D.尾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蕴含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 |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李嘉祐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
B.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
C.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
D.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作个:这个。【小题1】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
【小题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注]①杜:杜若,芳草名。②榜人:船夫【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
B.本诗是五言律诗。 |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
A.明快飘逸 | B.婉约含蓄 | C.质朴刚劲 | D.清淡自然 |
甲: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乙: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奎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
B.甲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 |
C.乙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
D.乙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品,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
战 城 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注,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 |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志。 |
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激烈,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 |
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
隋堤怀古
张祜①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②,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①张祜,晚唐诗人。②江都事,隋炀帝南游,饮酒作乐,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中。【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临堤忆古,开篇点题,追叙隋炀帝用尽兵力开凿运河、以“猛虎”自居的史事。 |
B.颔联虚实结合,由眼前的汴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为下文抒情张本。 |
C.“百二”与“三千”两词对举,以简约的语言传达出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深长。 |
D.本诗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为怀古题材,既借古伤今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叹。 |
清江曲
苏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描绘属玉、鸳鸯、白蘋、芦花、扁舟、林越、华发、明月等意象,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放任自由的情感。 |
B.“万事不理醉复醒”句表现了作者不问人事,不与世事、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
C.“长占烟波弄明月”句写出诗人小楫轻舟,荡漾在烟波江上,优哉游哉得观览风景,玩赏月色的舒心惬意的隐居生活。 |
D.本诗给人以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受。手法上颇具李白辞气夸张、清新自然、不饰雕琢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挥洒飘逸的风格。 |
送崔融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族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③平。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古北:泛指北方边境。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征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 |
B.颔联中“连”、“动”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饯别的帐蓬从宫阙伸延到河边,军旗在风中猎猎飘舞的情景,表现了出征时饯别场面的热烈隆重和军容的威严雄壮。 |
C.“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 |
D.此诗虚实相照,在写作上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机趣盎然,古朴苍劲,铿锵流韵,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 |
春江晚景
(唐)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①那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小题1】写出本诗中押韵的字: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