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D.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王诗用枣花、桑叶与牡丹进行对比,袁诗中苔花与牡丹形成对比。
【小题2】这两首咏物诗各自借所咏之物表达了什么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5 03:45: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 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 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②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 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 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 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 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 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 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③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鄂韡(wěi):花蕾繁盛。②赀(zī):资财。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客过而之曰(_________________) (2)子亟亟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3】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自然规律,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原有的牡丹枯死。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主人处理不当,使旧牡丹死去,如今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导致原有的牡丹的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自身的修养、性情、见识有问题。
【小题4】简析袁枚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 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 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 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 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 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①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②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之人耳,若夫殿处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注) ① 胔:zì 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②汉末这次瘟疫造成至少 3000 万(一说 5000万)人死亡。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此疫。
【小题1】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毕,不其臭 胜:忍受B.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夫此者     罹:遭遇D.悉被褐藿之子 茹: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暑,浴书斋 /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免汝去害人 / 不赂者赂者丧
C.此阴阳失位 /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愚民悬符厌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白如麻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C.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小题4】文中涉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丙子”是年号干支纪年法,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纪年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B.“鼎”,古时国之大宝,能用鼎食,说明家族地位高、势力大,《滕王阁序》中的“钟鸣鼎食”即用此意。
C.“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七子”是此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等七人。
D.古人一扇为户,两扇为门,“门户”泛指房屋庭院等的出入处,后来也可指家庭或人家。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的赏赐宅第,徐回湖州拜访他。
B.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 “悬符”来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⑵ 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⑶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小题7】结合文本概括徐翼伸的优秀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所好轩记
袁枚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小题1】题目中的“轩”常被古人用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如高中教材中就有______轩。
【小题2】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  ________ 。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他家的藏书多得无数,随意证明他好书胜过一切。
B.作者认为有的人推辞众多爱好而亲近书籍,是虚伪的。
C.作者说他从小到老爱书不辍,有增无减,便以“所好”名轩。
D.作者后悔自己曾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到老年便独好书了。
【小题4】从全文看,“所好轩”得名的原因是:
【小题5】书籍并非作者一人所好,而他却说自己“好书从独”,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宁两校官传
袁 枚
我国家百有三十余载,而江宁以校官祠于学者,只二人焉。
其一曰教谕汤先生,讳伟,字鹏乎,宣城人。康熙庚午举人,居官时年已七旬。天倪甚和,碌碌然不可见涯涘。夏月短葛衣摇扇,与群儿嬉。或上树扑枣,童子环啖之,先生俯而笑曰:“盍留苦败者偿老子劳耶?”其风趣如此。
兵部左侍郎法海督学江南,威棱言言,所至不敢仰视。初按江宁,命报程生某劣。先生摇首,意若有所疑。法呵之。先生正色曰:“程生不特不劣,且贤。公命取优耶,今晚牒且上矣。若以为劣,则公知之,伟不知也。”法大怒,叱先生出,将劾先生。江宁先辈蔡铉升者,与法有旧,往见法,争曰:“公知程生所以劣乎?生狷者也,嫉恶严。过上新庵,见僧奉富商木主与天子龙牌峙,生诋其妄,捽而投之,以故僧与商造蜚语陷生。公得毋为若辈所眩乎?汤先生正人,九学所推,公不知敬,何也?”法大惭愧,三肃先生而谢。
时学舍穿漏,每大雨,汤辄持伞坐承溜下,白发淋漓。客骇问之,则颦蹙然曰:“大成殿未修,先圣露居,某敢即安乎?”上官及诸绅士闻之肃然,未几,争相营构,终先生之世,宫墙焕然。俸满,迁国子监典籍,以笃老辞。卒年九十余。
其一曰训导唐先生,讳时琳,字宸枚,上海人。康熙甲午贡生。饬躬训士,一衷于礼。在官捐俸修前明周贞毅公祠。去后,诸生即以先生与汤先生附焉。
乾隆三十九年,邑有修学之举,将迁祠周公,并迁两先生。训导曹君惧两先生之泽将湮也,属予作传以永之。予览所持来汤状甚具,而唐事寂然无可记述,以故笔涩不下者屡矣。然窃以为,官不在大小,惟其人;人不在显晦,在其真。《中庸》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夫!”后之人闻两先生之风,可以观,可以兴矣。
选自《袁枚散文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碌碌然不可见涯涘 涘:边际
B.与法有旧,往见法 旧:交情
C.未几,争相营构 构:建造
D.饬躬训士,一衷于礼 饬:谨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训导曹君惧两先生之泽将湮也 既来之,则安之
B.以故僧与商造蜚语陷生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公得毋为若辈所眩乎 吾属今为之虏矣
D.官不在大小,惟其人 吾其还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盍留苦败者偿老子劳耶?
(2)公知程生所以劣乎?生狷者也,嫉恶严。
【小题4】作者认为“人不在显晦,在其真”,试概括汤先生的“真”表现在哪几件事上。